English

新創意 大格局 助推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

2018年08月10日 10:47:00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十三五”規劃中的國家戰略之一,文化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七項具體要求,促進三地文化交流,推動京津冀區域文化一體化進程,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河北省文化廳于2015年簽署了《京津冀演藝領域深化合作協議》,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由京津冀三地輪流每年舉辦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集中展示三地優秀劇目。

  2015年,首屆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在北京舉辦。3年後,2018年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再次落地首都,于6月11日至7月19日期間陸續推出11家院團的11台劇目23場演出。劇場內好戲連臺,人頭攢動,不僅充分展示了近幾年京津冀舞臺藝術的豐碩成果,更在文化協同發展層面提供了可供思考和總結的空間。

  新創意凝心聚力

  隨著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文化産業以附加值高、融合性強和資源消耗低等特質,被公認為新興産業和綠色産業,成為京津冀三地大力扶持和重點推進的戰略産業。

  如此,以戲劇尤其是戲曲為龍頭的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可謂生逢其時,特別是最近結束的2018年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成為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一個新坐標,其所承載的標誌性、示範性和導向性為業界所關注。

  所謂標誌性,是指它在頂層設計層面上的宏觀理念。這在本次展演的開幕式演出《百花綻放——京津冀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這臺演唱會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導、京津冀文化部門精心策劃、三地演出院團通力合作,倡導並體現了戲曲領域三位一體的大展示、大交流,更是對京津冀文化領域大融合、大發展的拋磚引玉。整臺晚會的策劃理念和編導思維與時代同步,統一併重組了帶有戲劇情境和格調的晚會語匯,精選出谷文月、侯少奎、苗文華、曾昭娟、王蓉蓉、杜鎮傑、王英會、許荷英等14位歷屆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在新編劇目中的華彩段落或傳統劇目中的經典唱腔,在不損傷原版的聽覺質感和視覺氣韻的前提下全新呈現,此舉不僅對戲曲晚會在尊重母版的基礎上如何出新出彩做出了有價值的探索,也為京津冀在文化層面積極聯動、攜手創新做出了表率。

  所謂示範性,是指它在操作執行層面上的細節把控。以本次展演的劇場選擇為例,長安大戲院和民族宮大劇院在長安街沿線,前者是全國戲曲界的藝術聖殿,後者是近年來京城高品質演出的聚集地之一,這兩個劇場作為本次展演的主會場當屬眾望所歸。值得關注的是,位於北四環外的北京劇院此次成為展演的又一個主會場,不僅讓“北城”的觀眾有機會集中欣賞戲曲精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近些年戲曲演出重心向“南城”傾斜的局面。可以説,本次展演的地點選擇對京城戲曲演出的未來佈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據統計,本次展演開幕式上座率超過100%(有臨時加座),其餘場次的平均上座率超過75%,這樣的市場反響值得欣慰,也證明了3個主會場選擇的正確性。

  所謂導向性,是指其在未來發展層面上的前瞻意識。以展演收尾之日推出的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藝術面對面暨京津冀三地河北梆子漫談活動為例,京津冀三地的河北梆子院團負責人聚首,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王洪玲、天津市河北梆子劇院院長張浩和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楊連喜在漫談中暢所欲言,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與戲迷的現場互動更為感人。尤其令人興奮的是,三位院(團)長攜手相約,未來將共同打造由三地藝術家領銜演出的標誌性作品。如此以點帶面的學術和行業雙維度導向,使藝術節慶活動與劇種劇團的可持續關聯更加密切、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大格局前景可期

  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當前區域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戲曲觀眾眾多,普及率相對較高。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這樣的品牌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助力,為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助威。

  2018年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共有三地11部劇目入圍,包括10台戲曲和1台交響音樂會,既有原創新編劇目,也有經典傳統老戲,呈現了京津冀三地的戲曲生態和近年來的舞臺藝術發展成績,體現出具有專業視野的大格局風範。

  創意大格局。“創意”二字在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以此次展演開幕式《百花綻放——京津冀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為例,這場演出之所以好評如潮,除三地戲曲名家的頂級陣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整臺演出精心編排,參演者體現了藝術大家的德藝雙馨之品。比如上半場的“新戲新韻”由京津冀戲曲院團近幾年新編劇目的核心唱段組成,打頭炮的是天津評劇院“二度梅”得主曾昭娟領銜的評劇《紅高粱》,令人驚艷的是,王蓉蓉、王英會、許荷英等名家均在晚會前半程登場,這在以往的演出中極為罕見,立刻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聲;下半場“精粹華章”由傳統劇目中的經典段落組成,開篇選擇的是創作于1984年的絕版之作——評劇《高山下的花環》中的經典唱段《紅色的木盆》,以此致敬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戲劇舞臺,也意在倡導更新一種觀念——戲曲名段並不僅指傳統劇目中代代相傳的經典唱腔,還包括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新編劇目中的精粹華章。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首屆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谷文月在觀眾的熱烈歡呼聲中款款上臺,整個唱段幾乎是在觀眾的呼應中完成,氣氛之親切、氣場之強大,充分證明了新戲照樣可以成為新經典,延展開來,不分彼此,共用共榮。

  運營大格局。京津冀三地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我國文化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主辦方北京市文化局近年來的工作,無論是在理念層面還是執行層面,都不間斷地更新遞進,由政府導航、促企業操盤,使京城演出市場愈發活躍且向著健康良性的方向成長。比如本次展演的低票價惠民政策,票價為50元至280元,並推出搶票、聯票、套票低價購票等措施,12420張低價票十分搶手,共計15525人次觀看演出,使觀演關係更進一步;再如展演活動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在宣傳和售票等方面進行新嘗試、採取新舉措,在釋放百姓的戲曲消費潛力、促進産業對接和深化長效合作等方面均有很多心得收穫。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期間還舉辦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研討會、京津冀演藝聯盟論壇、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藝術面對面暨京津冀三地河北梆子漫談等活動,從運營層面進行了全方位和富有成效的探索。

  內容大格局。北京的5台作品盡顯京城五大戲曲院團的實力與風采:北京京劇院創排于2011年的新編現代戲《宋家姐妹》,為紀念宋慶齡誕辰125週年再度登場,集結了北京京劇院的明星陣容,匯聚了程派、馬派、奚派、譚派、梅派多個派別,主演陣容行當齊全、流派紛呈,讓觀眾盡享眼耳之福;北方崑曲劇院創排的崑曲《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將湯顯祖的傳奇人生以“四夢”相連,有觀賞價值、有歷史情懷、有人文擔當;中國評劇院以最強陣容打造了中國戲曲史上的不朽名作《花為媒》,一段段耳熟能詳的經典唱腔餘音繞梁、百聽不厭;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推齣戲劇梅花獎得主王洪玲領銜的《穆桂英挂帥》,文武並重、生動傳神;北京市曲劇團的新編劇目《黃葉紅樓》全新復排,曹雪芹與寶、黛、釵的同臺穿越,將心與靈的咏唱演繹到極致。

  天津的兩台新創戲曲劇目體現了天津這片戲曲沃土的年輕力量:天津市河北梆子劇院小百花劇團為慶祝改革開放40年而創作的新戲《我們村裏的年輕人之剪影》在本次展演中精彩亮相,這部從城鄉一體化視角展現當代農村新風尚的作品,是該團1958年成立以來的第一部原創現代戲,品相不凡;天津京劇院的新編歷史劇《狄青》以“狄青風雪奪征衣”為藍本重新編排,武打場面極為壯觀,在武戲文唱、文戲武演方面頗有建樹。

  河北省的3台新戲宜古宜今: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的《李保國》近兩年連續獲獎,已數度來京,每次都引發戲迷觀劇熱潮;平山縣河北梆子劇團的《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再現曹火星創作這首著名歌曲的過程及歌名的由來,濃墨重彩描述了百姓對黨的深厚情感;蔚縣秧歌演藝有限責任公司的《魏象樞》,是被稱為“中國戲曲活化石”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蔚縣秧歌首次登上首都舞臺,舞臺呈現不負眾望。

  已連續舉辦4年的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共推出了46台優秀劇目、近百場演出,好戲形成好口碑,彰顯出展演的品牌效應。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文化先行,戲劇舞臺的手拉手協同、心連心互動,一定會為三地的文化協同發展當好先鋒,為文化産業調整優化佈局、構建現代格局、擴大生態容量、打造新型首都圈助威助力、添磚加瓦。

  (作者係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梧 桐)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