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發現30個宜紅古茶道歷史遺存點
中新網宜昌5月27日電 (董曉斌 陳登良 陳玲玲)記者26日從第三屆宜紅古茶道學術研討會獲悉,近年來,湖北宜都在境內先後發掘整理出30處宜紅古茶道歷史遺存點,專家稱,這對宜紅古茶道的研究、傳承、保護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宜紅茶是中國三大紅茶之一,宜紅古茶道是“萬里茶道”重要組成部分,宜都境內陸路、水路古茶道上現存歷史遺跡眾多。當日,來自全國各地的80余位專家、學者對部分宜紅古茶道遺存點進行了實地考察。
位於宜都市聶家河鎮的大麻林古茶道長約4公里,寬約1.5米至3米,道路原貌特徵至今仍然清晰。古茶道上立著清光緒年間的修路碑,碑文記載:“裏人胡壽軒、謝必堃”等領銜,于光緒“庚辰(1880年)春集同事十余人,度地量工”,至1882年“凡三閱歲而告成”。
宜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宜紅文化保護傳承和申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珊珊表示,碑文的解讀,證明了從五峰漁洋關至宜都的陸路茶道,是當時鄂西南地區茶葉外運的重要樞紐。
在宜都紅茶廠(今湖北宜紅茶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11台上世紀50年代的設備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濃厚興趣。這些在當時國內建造最早、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茶葉生産線,現在還能正常運轉,被稱為“中國罕見的茶業活態工業遺産。”
國務院參事、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嵩齡表示,宜紅古茶道宜都境內的遺存點具有完整性,十分有代表意義,它也見證了封建社會末期宜紅茶從純手工製作,到半機械化製作的轉變,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標誌。
據了解,近年來,宜都先後發掘出“鼎泰恒”和“同裕茶行”等老商號,以及熊渡漿踏子坡、枝城老碼頭、鄧長生騾馬棧、宜都紅茶廠舊址等30處宜紅古茶道遺存點,部分遺跡已作為宜都市文保單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得以掛牌保護。(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