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客廳:去鼓樓聽一場朗讀會
3月31日下午兩點,史航的身影出現在衚同口,他以極快的步子奔向鼓樓西劇場,一路和相熟的人點頭致意。在劇場門口,翹首以待的觀眾已排起兩列長隊。第十一場朗讀會即將開場,主題是“讀到華燈初上,或者地老天荒”。
這是鼓樓西劇場每月一次的朗讀會,由編劇、策劃人史航于2017年4月創辦。在那座黑匣子劇場裏,十來個朗讀者,和兩三百名觀眾,免費報名參加,沒有任何商業元素。
乍一看鼓樓西劇場朗讀會,活脫脫一個中型的“名人驛站”,過去一年已登臺朗讀過的嘉賓名單就很長很亮眼:歐陽江河、劉震雲、馬伯庸、西川、孟京輝、張歆藝、袁弘、馬思純、姜思達等;已邀名單更長——袁泉、郝蕾、于和偉、王剛、陳數、江一燕、陳思誠、段奕宏、馮唐、翟永明、賈樟柯、姜武……
史航把他龐大的朋友圈塞進了小小的劇場,做了間城市深處的“文化客廳”。一夥人坐在舞臺淡淡的燈光下,慢悠悠讀一下午自己喜歡的書,讀給想聽的那些人。
藝術創作是一條河流,每個環節的人進入朗讀會都有意思
“這兩年,朗讀會在我心中的排序肯定在前面。我的個性是掙錢的事不一定上心,不掙錢但自己想幹的事一定特別上心。那種不掙錢又想幹的事,微博是一種,朗讀會也是一種。”接受本報專訪時,史航説,只要自己能做主,朗讀會就要繼續下去。
當初觸動他做朗讀會的關鍵,就發生在鼓樓西劇場的舞臺上。劇場演了一台話劇,名為《煙草花》,在古巴哈瓦那的雪茄煙工坊裏,每個人低頭卷雪茄煙的時候有個習俗,雇一個人在那兒給大家朗讀小説。看完那部戲,史航想,朗讀真是挺有意思的事情,是一種有趣的陪伴和分享啊。“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比如開車的時候對電臺歌曲有依賴,世界上每一個人,在工作、在旅行浪遊時,其實都需要聲音的陪伴。”
史航開始琢磨,如果觀眾能在這兒聽一遍嘉賓的朗讀,然後再去找那本書來讀,這會是更重要的陪伴吧。史航隨即去自己的“朋友圈”蒐羅。他不僅僅想找演員、歌手、主持人等明星,還希望很多幕後行業也參與,因此他去找了導演、經紀人、攝影師、剪輯師、運動員……臺前幕後,各佔一半。
“有些行業你看不到表情,比如配音,姜廣濤配了那麼多重要角色,如《泰坦尼克號》的傑克,但他是什麼表情呢?你不知道。你現場看的時候,發現他念北野武的回憶文章,帶一點壞笑,很生動的一個人!如果説藝術創作是一條河流的話,上游中游下游每一個環節的人進入都會有意思。”
史航感慨,發現自己先天就像個星探,“每一次遇到任何人,都會盯著這個人想,有沒有可能把他騙到我那個衚同裏,騙到鼓樓西的舞臺上”。有些朗讀者是他萍水相逢的微信好友,本來並無過多交往,只要史航覺得有趣,一定“糾纏”到底。“臨時有變故隨時告訴我,沒關係,觀眾都能諒解,因為不是奔著某一個人去的,你這次來不了下次來就行。”
人來了,讀什麼?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史航提倡朗讀自選,讀自己寫的最好,或者儘量讀自己喜歡的人——這很能激發反差感。史航舉例,“二姐”張歆藝讀了董橋的散文,反差大,反倒很有意思。
朗讀會像聚攏、走心、閉合的水族箱,緩慢而誠懇的傳播更重要
在鼓樓西劇場的第十一場朗讀會,《紅海行動》的兩名演員現身,“蛟龍突擊隊”的觀察員“李懂”的飾演者尹昉,和唯一女兵、機槍手“佟莉”的飾演者蔣璐霞。
蔣璐霞上臺時,本想窩在舞臺一角的沙發,底下一些影迷激動地大叫:“小姐姐坐中間!”蔣璐霞略顯羞澀,慢慢坐到舞臺正中央、靠前的椅子上。
早些時候,史航在微博上直接給蔣璐霞留言,説喜歡她演的電影,希望能來參加朗讀會。“蔣璐霞很猶豫,覺得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有壓力,怕給我這添亂,但我就是覺得會很好。”
蔣璐霞在朗讀前笑著説,一般在舞臺上她應該是“閃轉騰挪、拳打腳踢”,今天無法施展拳腳也是很新鮮。對這場朗讀會,她很重視,思考了兩天也沒從書架上選出合意的讀本。史航幫助挑選了三篇感覺符合她氣質的文章,蔣璐霞最終選定徐皓峰導演拍《師父》寫的手記。 “史航老師是一個心靜的熱鬧人,一個天真又有能力的策劃人,一個知道什麼東西好,還能想辦法把這個東西送到合適的人手上的人。”朗讀會嘉賓、青年作家雙雪濤説,他過去沒參加過朗讀會,因為自認為口齒不算靈活,照著書念還能念出自己的東西來應該是專業人士的事。
“史航老師找我時,我心裏有點打鼓,還跟他説了,我就給念下來得了,等於幫著觀眾看了幾頁書。史航老師説,‘行,怎麼念都行,站著念躺著念都行’。”
雙雪濤最終還是去了,念了《大師與瑪格麗特》的一段。“瑪格麗特飛上天那段,人名都挺繞嘴,自己給自己找的難題,中間禿嚕了幾次,到底是念下來了。”
説起前面最“難磨”的朗讀者,史航立馬想起了剪輯師孔勁蕾。“那是我説服比較久的一個漂亮的北京女孩子,她在《霸王別姬》那部電影就是剪輯助理了,在《世界》《站臺》《天地英雄》《推拿》她都是金牌剪輯師,一直在幕後,很羞澀。剪輯師是跟編劇一樣孤獨的行業,她根本不願意跟大家打交道,不想上臺。但我聽她的北京口音兒太好,我説你讀點老舍吧!後來終於把她逼上臺,臨上場她還想變卦。最後她上臺讀了老捨得短篇小説《有聲電影》,讀得太精彩了,應該説是最大的驚喜。”
史航覺得,通過朗讀,有些人釋放了性格中的另外一個側面,比如女演員傅晶,一直演的都是青春玉女,結果到了鼓樓西的現場,“她鞋一脫,腿一盤,讀《罪與罰》,是另外一種力量和氣場,也很驚喜。”在朗讀會散場後,兩名90後女觀眾吐露感言,她們本以為會看到一本正經的“朗誦會”,原來沒有那麼緊張、正式、不容出錯,現場氛圍很自在。
在史航的構想中,朗讀會氛圍是區別於電視播出的朗讀節目的。“電視播出的節目,像非常明亮的櫥窗,而我們的朗讀會像比較暗的水族箱,或者像我們小時候在路燈底下就著燈光看一本書、念出來、幾個人圍過來的畫面。我們希望朗讀會的環境更聚攏、更走心、更閉合,緩慢的而誠懇的傳播是更重要的。”
朗讀會帶著一點理想主義的筋骨,閱讀與傾聽讓這座城市柔軟起來
“史航就是一個對文字癡迷的、愛自帶乾糧的老頭。”綜藝主持人、《奇葩説》辯手大王如是評價。“他(史航)一開始找我的時候,我是拒絕的,我比較害怕特別嚴肅正式的場合,但後來想想去了之後可以認識一些有文化的人,挺好的。”
喜歡三毛的大王,在史航的推薦下朗讀了《我的寶貝》。“我覺得人一輩子找到自己可以去珍藏、視為寶貝的東西是一件特別重要、特別幸運的事情。”
在那個專屬於朗讀的午後,大王感受到的氛圍:文藝,安靜。“那就是個純粹讀書的地方,全程其實蠻久的,但是沒有觀眾離開。”
等到走下朗讀會舞臺的那一刻,雙雪濤猛然意識到,朗讀是一件好事情,自己得到了營養,那些寫在書上的字變成了聲音,好像變成了物質,浸入到人的皮膚裏。如果幸運,就能留下。在朗讀的舞臺上,雙雪濤看見何冰朗讀老捨得《兔》,“念得滿頭大汗,一邊念一邊脫,自己一個人就把一台話劇演下來了”;看見任素汐朗誦馮驥才的一篇故事,“非常動情,幾度哽咽,對那個不平常的年代,她果真移了情,我挺佩服的”。
雙雪濤表示,這座小劇場裏的朗讀會,之所以讓人喜歡,是因為單純,不涉及我們已經習慣了的烏七八糟的事情,回到了有一説一、老老實實的老地方。“就像小時候在教室念課文,緊張,也知道念課文是好的,現在又有一個這樣的機會,朗誦者和觀眾應該珍惜。”雙雪濤期待朗讀會能一直單純下去,一直帶著點“理想主義的筋骨”。鼓樓西劇場的創辦者、經營者李羊朵認為,劇場本身就是讓人心靈安寧的地方,散發著這樣的魅力和氣息,因此在劇場裏朗讀,是順理成章、浪漫靜好的事。
李羊朵相信,閱讀和傾聽是很多人內心潛在的需求,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加入。“閱讀和傾聽好文時都會讓人心生柔軟與美好,而在一座城市裏,每月一次的閱讀與傾聽,變成了每月可以期待的事情,這同時也會讓一座城市變得柔軟和靈動起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