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犒勞味蕾到翰墨飄香 “文化餐”春節受寵
畫師東智才旦盤腿坐在炕上,蘸著金粉,為黑金唐卡《妙音天女》上色,“圈粉”都市青年圍觀、拍照,瞧稀奇。
高原古城青海西寧一家大型商場的書店一角,是專門開闢出的宗教藝術專區。東智才旦倣照老樣式,用木板搭了一個炕,鋪上藏毯,從農曆春節、藏曆新年開始,便和徒弟們現場手繪唐卡。
而更感興趣者,可以拿起畫筆,在一張稍小于A4紙的藏紙上體驗“指尖上的虔誠”。跟畫師在藏傳佛教寺院、藏族人家畫唐卡不同,在城市商業街區,設置類似宗教藝術體驗專區很是少見。
“我本來打算高考完了後,在青海熱貢的唐卡畫院待一兩個月,後來發現裏面都是男孩,我住著不太方便,語言也不太通。”擁有多年素描功力的西寧女孩姚昱蘸著水彩,足足畫了四十分鐘後,一張卡通版小狗在藏紙上“活潑”起來。
“她喜歡跟畫有關的一切,”母親張永軍説,之前就曾陪著姚昱去“家家有畫師、戶戶畫唐卡”的青海熱貢看過幾次唐卡展,“但從來沒畫過,這次算是在家門口第一次上手體驗。”
東智才旦介紹,他們從藏文經典中篩選生肖圖案,經卡通化修飾,刻在木板上,使用“祥巴”這種藏族傳統版畫技藝,印在藏紙上,但因唐卡礦物質顏料及繪畫所用棉布難以拿捏,故而使用常見的水彩供人上色。
“唐卡顯得很神秘,挂在博物館,很多人不能親身去感受。”東智才旦説,“現在,他們東看西看,問這問那,我們也會講唐卡的傳承、工藝、度量經。很多人喜歡這種文化的深度體驗。”
在這塊面積僅50平方米的專區,還陳展著成品唐卡及礦物顏料,還有宗教藝術石刻和藏文書法。“短短十天時間,效果真不錯,”東智才旦説,“過年期間,很多人拍照片和小視頻,發在微信朋友圈,社交軟體吸引了很多人。”
“這種形式特別好,大家能近距離看到藝人現場繪畫。”以“藏藝三絕”著稱的青海塔爾寺的僧人龍珠特意找到這塊專區,“一般人很少有機會看到畫師現場畫唐卡,這讓大家了解了唐卡是怎樣完成的。”
東智才旦計劃,未來,在此展示包括酥油花在內的更多藏族傳統藝術。
選小塊皮革粘一個皮鈴鐺,用長條木料為孩童刨一把寶劍,在拉坯機上對泥料拉伸成型……在書店的另一角,皮藝、木工、陶藝、金工作坊人頭攢動,可多元選擇的書店,人氣遠遠旺于商場內的餐飲、服裝專櫃。
中新社記者注意到,七天春節假期雖已結束,但沒過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民間年味兒依舊濃烈,離開春節犒勞味蕾的團圓餐桌,親手烹調“文化餐”已經成為更多人的不二選擇。
“在一個集市上,我們從來沒賣過那麼多的産品。”這個春節,旅居青海二十載的荷蘭人安鵬顯得很興奮。
離書店不遠處,安鵬參加了一場新春民俗手工藝術節,他們請牧民們手工編織的藏香包、氈帽、水瓶袋等藏族飾品成為暢銷貨,“人們也想買一些高原文化特色的禮物,而不是隨處可見的普通商品,好在春節時送給親友。”
在張永軍看來,餐飲娛樂一體化的城市商業街區,擁有類似文化氣息的場所,個性明顯,還能融合地方特色,時尚而前衛,正滿足著更多人差異化的口味。
“文化藝術是不可替代的,即便現在機械已越來越先進。”張永軍説,如今,一部手機已然佔據了人們大把時間,生活單一的年輕一代,應該培養不同的文化藝術愛好,學著專注做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