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舌尖3》“換口味”評價兩極分化 總導演回應

2018年02月27日 09:4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2月24日電 (記者 徐銀 康玉湛)時隔4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于日前正式開播,延續了前兩季的高收視率,再度聚焦了吃貨們的目光。據統計,2月19日至2月21日播出的前三集平均收視率1.7%,高收視率的同時,話題度依舊不減。

  在“《舌尖3》播出”的相關微博話題中,有不少網友評論稱第三季呈現的是“熟悉的配方,卻不再是相同的味道”的狀態。為何會摒棄前兩季食物為主角的呈現模式,而選擇嘗試在前兩季的基礎上增加美食的文化感和歷史感,對中國菜肴前世今生進行溯源等內容展示,《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24日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和《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播出時相比,現在國內美食欄目增加了約十倍,美食紀錄片的市場環境亦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沒有更多的創新和發展就無法‘突出重圍’”,劉鴻彥説,第三季在創作前經歷了一個很長的尋找定位的過程,而這樣的冒險也在所難免。

  據了解,《舌尖3》在題材創新方面下足了功夫,器具、宴席、食養和融合等主題,都是之前的紀錄片和節目在美食領域內沒有觸碰過的。譬如,第一集的主題是“器”,器具“擔綱”主角,食物則退居二線。在“四川泡菜罈子”這一環節,節目組花大量的篇幅在講述四川廚師蘭明路如何尋找好壇子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泡菜老壇、泡菜腌制的過程等內容,泡菜“露臉”的時間少之甚少,觀眾看到更多的是一個個土黃色的老壇子。

  這樣的排兵布陣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但網路上的評論呈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態勢,有人認為這更加具備“人文關懷”特別好,也有人認為“食物少了,故事多了,徹底不下飯了”。《舌尖3》節目組工作人員介紹説,主創團隊為拍攝美食背後的故事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不僅專門找相關業界專家諮詢講解,更輾轉各地去查資料,光是一顆白菜就跑了揚州四五趟,只為搞清白菜“從北方到南是方怎麼演變的、中國白菜怎麼傳到韓國的”。不過,《舌尖3》中出現的一些歷史錯誤仍引起了頗多的爭議。對此,《舌尖3》節目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並未正面予以回應,不過強調稱對美食文化進行創新表達的探索是他們最終想要呈現給大家的新內容,美食背後深層內容的挖掘更具深意。

  劉鴻彥表示,“美食背後的文化和文明,才是《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的根和魂,《舌尖3》不僅詮釋中國的美食和人,同時也嘗試去理解其所根植的文化沃土與時代的流轉,我們更希望大家能通過故事更多地了解中國美食背後的文化和文明”。

  《舌尖上的中國》于2012年“橫空出世”,一經播出引發全民熱議,呈現現象級傳播效果,而這一紀錄片超級IP此後的一舉一動亦牽扯著吃貨們的心。截至記者發稿前,《舌尖3》已播出的內容在優酷平臺上的播放量已逾8900萬,不過豆瓣網上的評分僅4.8分,而同系列的前兩季作品評分則分別為9.3分和8.4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