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新春熱評

評論:“年味淡了”折射時代變遷

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0:4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春節回老家過年,總聽親戚朋友感嘆:年味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一位長輩跟筆者説,以前一到“臘八”就開始忙碌,蒸饅頭、炸丸子、炒花生、包餃子、插花、上墳祭祖、寫春聯、熬夜守歲、拜年……樣樣都不能少。可現在過年,饅頭不蒸了、丸子不炸了、花生不炒了,花也不插了,初一吃了頓餃子,還是買的速凍的。最讓這位長輩不解的是,一些年輕人連上墳祭祖和貼春聯這樣重要的傳統民俗也逐漸丟掉了。

  年味淡了,反映的是傳統年俗的消逝和過年方式的轉變,背後折射出的是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生活的改善。

  越是貧困艱苦的歲月,人們對過年越是期望,對年味的品味也越深。想當年,餃子一年只能吃上一次,衣服幾年買不了一件,而過年意味著物質生活的一次大改善。所以,人們對過年充滿了無限期盼。而如今,餃子成了老百姓的家常便飯,人們對除夕夜的那頓餃子自然沒了特別的期待。在一些人眼裏,過年動手包餃子,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項目甚至是件麻煩事。過年,人們不再大批量地做各種各樣吃的食物,不再把置新衣當作過年的一個重要標誌,傳統的年味自然也就淡了。

  當然,春節的一些傳統年俗確實在簡化甚至消逝。但一些東西消逝了,另一些新東西又充實進來了。比如拜年,傳統的是磕頭拜年,後來是電話拜年、短信拜年,而今年又流行微信拜年。不同拜年形式的變化,既説明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也表明現代人們交往方式的變遷。至於現代的拜年形式,是否導致年味淡了,這很難説。今年春節微信上瘋狂的拜年“搶紅包”活動,成千上萬的人同時線上進行著拜年的狂歡,那種“年味”似乎比傳統的拜年活動所帶來的“年味”更熱烈。

  其實“年味”沒淡,是人們過春節的方式變了。儘管傳統的年俗在消逝,但中國人“過年”的習俗卻從未中斷,特別是人們過年的心態、辭舊迎新的願望、闔家團圓的渴望,這些都一如既往,甚至比以往更強烈。春節,依然是誘惑的,但吸引人們的不再是美食新衣,而正演化為一種牽動整個民族的精神追求與體味。這種演變後的過年的“年味”,更要用心來體味。韓業庭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