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新春熱評

專家談春節:民間社會不發達致傳統文化失去庇護

時間:2014年02月12日 09:31 來源:齊魯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春節遊行是溫哥華一年一度最隆重和喜慶的遊行之一,我親歷的2008年有將近三萬人參與。每支隊伍都有自己的招牌,比如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中國文化會館、加拿大中國大專院校聯合會、溫州同鄉會、潮州同鄉會等。一些大的社團還請了專門的舞龍或舞獅隊,鼓樂齊鳴,龍獅飛舞。

  遊行隊伍主要以當地華人為主,男女老少齊上陣。年紀大的華人大多穿著長袍或者唐裝,神情嚴肅,但掩飾不住內在的驕傲,有一種對自身所屬文化系統價值的認同感。青少年則多數看不到太喜悅的表情,不過顯然都是經過專門的列隊訓練,有些陣容很整齊,而且都舉著童軍第ⅹⅹ旅的招牌。

  春節雖然源於中國,卻已經成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在遊行隊伍裏,也出現了韓國裔、日本裔人士組成的慶祝春節的團隊,他們身著傳統服裝,給遊行增添了異樣的色調。比較靠前的一支身著蘇格蘭傳統服裝的遊行隊伍,男性都穿著色彩鮮艷的裙子。遊行隊伍有很多是一些公司組團,地方政要更是將這樣的慶典當成塑造親民形象的絕佳機會,爭取在溫哥華實力雄厚的華人的選票。BC省的省長、溫哥華市的市長、溫哥華的華裔警察局局長等都在遊行隊伍裏,他們大都穿著深紅的唐裝或長袍,手持大禮品袋,笑容可掬,向兩邊的人群派發寫著“恭賀新禧”等字樣的“紅包”,還不忘在紅包上註明贈送者姓名。除了極少數紅包裏有一些硬幣外,大多數裝著糖果、巧克力、購物優惠券等。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坐輪椅的市長面帶笑容向路人説著恭賀新年的祝福,顯示了民意在加拿大政治架構裏的功能與地位,否則,在大部分時間是陰雨連綿的遊行過程裏,這些權傾一時的政要與商界精英,誰會自討苦吃來淋雨和慶祝中國的新春呢?

  與異國他鄉的熱烈而傳統的春節相平行的,是大洋彼岸的中國的春節。節日裏致電上海的宋宏兄閒聊,他説剛從浙江紹興老家回滬。問及新年感受,他很失望地説過年就是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沒啥意思。節日期間,不少報紙發表評論文字,討論為什麼過年越來越不像過年了,大意是傳統的過年意識越來越淡薄,甚至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過年張貼春聯、拜年等儀式的確切含義,過年越來越成為一個消費狂歡節。以往過年單純的互相拜年、恭賀新禧的形式已經不再足夠,下級對上級、學生家長對教師、商人對政客等都必須考慮如何以體面而合理的方式表達“善意”,溫情脈脈的拜年之後所隱含的是利益交換與權力尋租。這自然導致過年對很多人來説,變得不再輕鬆,甚至顯得焦慮而壓抑。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過年就如宋宏兄所説的那樣,成了一個全民山吃海喝的吃喝玩樂節,而玩樂則以打牌、搓麻將等形式為主。

  前年大年三十午後,依照歷年慣例,與父親一起張貼春聯,卻很驚訝地發現左鄰右舍都沒有張貼。原來是鄰居們嫌每年如此張貼太麻煩,而風雨侵蝕後的春聯又實在像“牛皮癬”一樣不忍目睹,所以乾脆不貼了。大年初一,童年記憶裏的互相串門聊天變成了匆匆走完的形式,大家都急不可待地迅速組建牌桌,村落裏唯一的公共廳屋就成了公開闔法聚賭的場所,少年時代經常可以看見的舞獅舞龍也蕩然無存了。每次與鄉親們聊天,大家都説過年變得越來越沒味了。儘管如此,每年到了春節,在各地打工的父老鄉親還是會歷經艱辛回家與家人團聚。表面上看,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仍舊很強烈,同時,中國人似乎又都在失落的情緒裏過年,只能以一種非常世俗甚至有點無聊的方式過年,內心空空蕩蕩地迎接新春。這就説明春節在今天的中國,已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徒具空殼而匱乏實質內涵的文化形式了。

  中國傳統的春節更多與農耕文明聯繫在一起,而今日中國的發展是向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道路一路狂飆,農村已然成了“空心的鳥巢”,多為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著年幼的孫子孫女。這就必然導致在代際轉換之際,許多傳統的儀式悄然失落,後繼乏人。與溫哥華遊行慶典裏展現的名目繁多的社團相對照的是,今天的中國,民間社會不發達,傳統文化便自然失去了其庇護。傳統多元文化“道並行而不相悖”並得以發展的前提是社會的自主性和社團的自由度。當春節作為一種傳統成了某些力量的保護對象和提線木偶時,也許我們不應該感到慶倖,而應該感覺悲哀,這是一種文化喪失了生命力與感召力的表徵。魂兮歸來,中國的春節!

  □唐小兵(本文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