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新春熱評

春晚要從“罵聲”中聽懂期許

時間:2014年01月21日 11: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繼去年10月26日和網友暢聊春晚後,1月19日17:40到19:00,央視馬年春晚總導演馮小剛再次現身網路平臺並回答相關提問。馮小剛稱導春晚本就是挨罵的事,“罵春晚”現在也漸漸成了一種習慣和時尚。(《京華時報》1月20日)

  把對春晚的種種吐槽乃至批評,簡單地稱為罵,姑且不説這是否準確,即使用“罵春晚”這個詞比較形象、上口,也不應該由馮小剛來回擊——沒有“罵春晚”,哪輪得到馮小剛執導馬年春晚?

  這些年來,針對春晚的批評確實不少,常給人一種“罵春晚”的印象。但有罵也有讚,不能只看到罵卻看不到讚。比如2008年央視春晚,由於年初一場不期而遇的冰雪,給當年的春運帶來了難以預料的麻煩,在抗擊冰雪中也涌現出了一批“冰雪英雄”,這一年的春晚特地在“奧運板塊”之後打造了“冰雪板塊”。而2011年央視春晚,由於前一年度西單女孩、旭日陽剛意外走紅,這一年年的春晚青睞西單女孩演唱《想家》、旭日陽剛演唱《春天裏》。這兩年春晚,因為這兩檔節目而受到不少肯定。

  而且,“罵春晚”也非為罵而罵,更非沒有一點道理。這幾年春晚吸引力下降,從客觀上講,受社會多元、文化多元的影響,公眾的消費選擇面擴大了,春晚不再是“唯一的菜”;從主觀上講,也與春晚本身逐漸模式化、臉譜化、商業化有關。這幾年春晚受到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三點上。其一是“商”,廣告嵌入太嚴重;其二是“老”,演員太老,有些演員一上就是一二十年,而且也沒有什麼新節目,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突破;其三是“板”,整個節目編排方式太過陳舊,有些節目品質還在下降,這在小品、相聲類上表現得特別明顯,滿足不了公眾日益增加的需求,特別是滿足不了新群體的需求。

  央視春晚在2008年度和2011年度相對獲得更多點讚,不同年份裏有些節目相對受到更多肯定,也主要是因為接了地氣,不再過於強調“高大上”。因此,簡單地認為現在“罵春晚”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並對公眾持一種抵制甚至敵視態度,並不妥當。相對於“罵春晚”,沒人議論沒有吐槽沒人反對,這才是真正可怕的。“罵春晚”證明還有人看春晚,證明公眾對春晚還有期許。如果連一聲罵都聽不到了,春晚恐怕也就真的成了一場“奢華的遊戲”,只剩下自娛自樂、自我陶醉。

  表面看是“罵春晚”,實質上卻是對春晚的一種期許。如果沒有人身攻擊,如果不是無中生有,春晚應該樂於聽到罵聲才對。雖然眾口難調、春晚難辦,但春晚也未必就不能辦好,最起碼還可以尋求最大公約數。而最重要的,就是勇於、善於從“罵春晚”中聽懂民眾期許。毛建國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