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人物之歷史名人

抗日護臺——丘逢甲

時間:2013年09月03日 13:07 來源:台灣網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丘逢甲(資料圖)

  宋儒張載有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國幾千年來進步的歷史,與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的這種豪情和責任感密不可分。延及近代,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中,多有原本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多少前朝精英,一變而成革命之前鋒。其中之思想變化、個人追求、身家考慮或許各有不同,卻多少可以用張載言語中透出的爍爍公心解讀。這其中,民國後第一位臺灣省籍議員、愛國志士、卓越詩人、教育家丘逢甲便是傑出代表。

  視青年為“國之元氣”

  鼓勵學生“非學好外語不可”

  丘逢甲(1864年—1912年),祖籍嘉應鎮平(今廣東蕉嶺),同治三年(1864)生於臺灣彰化,光緒十四年(1887)中舉人,光緒十五年登進士(1889),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回臺于臺南和嘉義教育新學。或許在他心中,教書育人、將眼光投在年輕人身上,比在官場上往來逢迎,伴隨一個行將老朽的王朝走向終點,要輕鬆明快得多。他曾言:“義勇青年,國之元氣也。興國革新,有賴於斯。”

  1895年4月17日,戰敗的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臺島激憤,丘逢甲堅持反對並組織義軍反抗。6月4日,鎮守北臺灣的正規軍潰敗。其後丘逢甲見局勢不可為,攜帶家眷內渡廣東嘉應州。

丘逢甲(資料圖)

  丘逢甲內渡大陸後繼續操起了教育的老本行,于潮汕、嘉應以及閩西等地創辦新學,成績卓著。1906年夏,他被兩廣總督岑春煊聘為兩廣學務公所議紳和惠、潮、嘉視學員,以及廣府中學堂、商業職業學校的監督,從此他在廣州度過了最後的歲月。同年11月6日,廣東總教育會成立,丘逢甲被公舉為該會的會長。他敢於使用革命黨人為學校骨幹,如廣府中學是當時廣州最古老的一間公立中學,校址在小北司後街(今越華路)越華書院的故址。丘逢甲上任後,聘請同盟會員丘冬友、王獅賢、林魯傳等為監學,讓學校有了“廣東第一”之譽。

  廣東省教育研究所研究員何國華教授指出,丘逢甲以強國為目的,先後共“勸辦學校百數”,而且重視學校風氣的培養,如聘請朱執信任學監和負責講授西洋史課程,聘請同盟會員鄒魯講授國際公法、經濟學和財政學。他鼓勵學生開眼向外,出國留學,在校內也很重視外語的教學,認為西文乃學習外國科技知識的工具,決非可學可不學,而是非學好不可的,特別是日本的經驗對中國有借鑒意義,加之較西文易學,故而應最重視。

[責任編輯:孟雅詩]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