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主題演講  >  演講稿  > 正文

趙少華:落實共同建議 深化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

2012-07-28 12:4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8日上午在哈爾濱開幕。開幕式結束後,中共中央臺辦特邀嘉賓趙少華發表了題為“鞏固交流成果  深化務實合作 努力開創兩岸文化關係新局面”的主題演講。(台灣網 于斯文 攝)

  台灣網7月28日哈爾濱消息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8日上午在哈爾濱開幕。開幕式結束後,中共中央臺辦特邀嘉賓趙少華發表了題為“鞏固交流成果  深化務實合作 努力開創兩岸文化關係新局面”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鞏固交流成果  深化務實合作 努力開創兩岸文化關係新局面

趙  少  華

中央臺辦特邀嘉賓

(2012年7月28日)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出席本屆論壇,與兩岸各界人士共同交流經驗、探討方略,以期進一步深化和平發展,造福兩岸民眾。下面,我謹代表文化部簡要介紹兩岸文化交往的進展,並提幾點建議。

  從兩岸文化交往的角度看,過去一年是兩岸文化建設與發展繼往開來、穩中求進的重要時期。首先,在大陸方面,去年10月中國共産黨召開了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次將“文化”作為全會議題,從最高決策層面對文化建設進行了集中研究與戰略部署,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文化建設的發展道路和實現目標。六中全會為進一步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並在全黨全社會興起了文化改革發展的熱潮。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絕大部分省區市出臺了貫徹落實六中全會《決定》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文化強區或文化強市的戰略目標,文化建設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們感到已經初步找到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發展道路,主要表現為:文化發展的方針更加明確,文化投入大幅度增加,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路基本建成,文化産業方興未艾、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市場日益規範、繁榮,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文藝創作百花齊放,基層文化活動紅紅火火,文物保護切實得到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體系逐步形成,文化人才素質綜合提高,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全方位、深層次發展。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加強同臺灣的各種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看到,臺灣在今年5月對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進行了重組,整合了文化藝術、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意産業、新聞傳播、文化資産等部門的相關資源,提出了基本文化目標和一系列文化發展政策,包括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積極鼓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以文化推動兩岸了解、促進交融等。我們相信,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兩岸文化界同心協力,文化不僅將日益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帶與兩岸各項社會事業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博大精深、潤物無聲的中華文化更將繼續造福兩岸人民,促進和平、繁榮、發展。

  回首2011年,兩岸文化交流繼續得到積極發展。

  不完全統計,兩岸文化交流項目達3037起,12170人次,交流項目同比大幅增長33%,交流形式日趨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我本人有幸出席並見證了分隔360年之久的“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的首次“合璧”展出。傳奇的《富春山居圖》長卷,一端存大陸,一端藏臺灣,畫卷雖分、神韻相繼,不禁令人感嘆,富春山山水依舊,人世間滄海桑田。溫家寶總理一句“畫是如此,人何以堪”,更真情道出了華夏兒女期盼“山水合璧”的共同心願。而臺灣之行留給我的深刻印像是:文化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已成為島內廣泛共識。借此機會,我想由衷地感謝長期以來悉心維護和大力支援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各界人士。希望我們繼續同心攜手,為兩岸同胞在文化交流中進一步增進彼此感情,增強民族精神的紐帶,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在此,我願提出三點建議:

  一、從歷史與發展的角度積極謀劃兩岸文化關係。中華文化是兩岸共有的精神家園,承載著敘述不盡的記憶,更孕育著無限的生機與希望。過去4年,兩岸關係獲得歷史性轉折,各領域的務實交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是兩岸領導人從中華民族的整體和根本利益出發,本著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攜同兩岸人民一道,群策群力、排除萬難、協作推進的結果。尤其我們看到,伴隨著兩岸經貿合作的日益密切,兩岸同胞正獲得越來越多的實際利益。然而,經貿交流合作固然重要,卻無法替代文化的交流與思想的溝通,這不僅是情感交流的需要,更是為了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面對資訊技術革命的日新月異、經貿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當下的競爭已不僅是技術和資本的競爭,更是文化和思想力的競爭。中華文化能夠幾千年綿延不絕豐富和發展,是因為它能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不斷通過吸收、消化、創新得以充實、壯大。中華民族要能夠在21世紀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每個華夏兒女都責無旁貸。如何在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過程中注入時代精神、保持創新活力,海峽兩岸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與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面對目前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環境,我們應倍加珍惜、悉心維護,更應登高望遠,在促進文化交流、互鑒的過程中,努力實現共融與共榮,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新發展。

  二、加快推進兩岸文化關係機制化發展。胡錦濤總書記今年3月會見吳伯雄榮譽主席時強調,雙方應該積極考慮在文化教育領域商簽相關協議,以推動兩岸文教交流機制化和向更高水準邁進。在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文化部部長蔡武先生曾提議,推動兩岸建立更為密切、經常性和規範性的聯繫與往來機制。為此我們建議,雙方加快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協議協商;並在繼續推動商簽整體性、框架性的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協議的同時,從文化創意産業、文化遺産、文化藝術等文化具體領域著手,推動商簽相關協議,爭取實現文化各領域行業兩岸全面對接。

當前,面對兩岸文化交流的不斷擴大和日益深入,雙方互設民間文化辦事機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建議儘早把兩岸互設民間文化辦事機構的有關事宜納入“兩會”協商議程,按照對等原則規劃辦事機構的性質、任務。此外考慮到能夠到對岸實地參觀訪問的民眾畢竟還是少數,雙方應積極研究以適宜方式互設民間推介窗口,以利於更加常態化地促進兩岸民眾的交流。2010年首屆“兩岸文化論壇”在臺灣成功舉辦,雙方達成多項共識。我們希望能于2013年初在北京舉辦第二屆“兩岸文化論壇”並願儘快與貴方有關部門展開協商。希望未來兩岸文化主管部門負責人能夠實現定期互訪,共同構建經常性交換意見的平臺。

  三、切實擴大“文化惠民”有效落實。一切為了人民群眾,滿足人民文化需求,讓人民共用文化建設成果是大陸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我們注意到,龍應臺女士也提出了“泥土化”的文化發展方向。如何在兩岸交流中確保文化能夠普惠廣大民眾,仍然需要雙方共同研定實施更為寬鬆的政策,創造更為便利良好的環境。

  講一個小故事。今年3月我在福建出差,遇到從事文化工作的一對戀人,一位臺灣男士和一位大陸女士相戀相愛,有意結合,但兩人卻因為有關政策限制不能到對岸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而陷入極度痛苦之中。一面是愛情、一面是事業,如何取捨,確難抉擇。王毅主任在上個月召開的海峽論壇上,宣佈將開放臺灣居民來大陸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工作,希望這一消息會有利於實現這對年青人的姻緣。春風化雨、以文化人,也更希望在日益深化的兩岸文化交流中,維繫我們的精神紐帶更加堅韌,我們都為之驕傲的中華文化能夠切實惠及兩岸的民眾,而兩岸間仍然存在的壁壘或障礙能夠早日破除。以上情況與建議謹供各位參考。

  女士們、先生們,4年來,在兩岸的共同努力下,兩岸文化關係持續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展望未來,我們更應堅定信心、牢記使命,不為風險所懼,不被干擾所惑,共謀發展,共迎挑戰,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兩岸人民的福祉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而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王君飛]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