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變美麗田園為綠色經濟—浙江仙居“希望田野”的探索創新之路

2020年12月08日 來源: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訊 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成立於2009年11月。十一年來,仙居縣委縣政府將臺灣農民創業園作為仙居農業轉型升級、實施綠色化改革、産業興旺的重要平臺,依託仙居良好的生態農業基礎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的戰略定位,遵循“政府推動、政策扶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發展思路,堅持“綠色+、旅遊+、科技+、數字+、文化+、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模式,變美麗田園為綠色經濟,為仙居繪製出一幅多姿多彩的鄉土田園山水畫卷。

  園區成功創建了首批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浙江省農業高科技園區,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省級山海協作生態旅遊文化産業園,先後被評為中國産業園區百強、中國園區創新力百強、浙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突出貢獻單位、浙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浙江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兩美”浙江綠色發展示範單位、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在對臺交流、“三産融合”等方面受到一批國家、省市領導的批示肯定。

  2019年,面對“大棚房”整治後的發展瓶頸,我們緊抓機構改革的契機,有效融合臺創園、神仙居省級旅遊度假區兩大産業平臺,強強聯手、農旅互補,以農促旅,以旅帶農,為臺創園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同時,高度重視《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發展考核評價辦法》,嚴格遵循第三方評價機制,以此提高科學管理和規範運營能力,推動園區高品質發展。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立足三個先行,築牢美麗田園基礎

  1.規劃先行。我們始終堅持規劃的“龍頭”地位,在和縣域總體規劃、縣域産業規劃做好對接的基礎上,立足仙居生態優勢和農業特色,不斷融合臺灣、旅遊、科技等元素,高起點編制仙居臺創園總體規劃,確立核心區、規劃區、擴展區、輻射區四個層次,將仙居全縣作為擴展區,臺州市及其他周邊縣市作為輻射帶動區。同時,還著重對核心區進行詳細規劃,進一步理清和優化區塊的産業佈局,切實提升臺創園的品味檔次。

  2.政策先行。建立臺創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和縣長直接挂帥任組長,成立正科級的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園區的各項建設管理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臺創園建設發展的優惠政策。今年,更是聯合縣臺辦出臺了《仙居縣促進對臺交流合作29條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臺灣同胞在臺創園投資合作、創業就業、生活待遇等各方面優惠扶持政策,全力種好政策的“梧桐樹”,吸引更多的臺灣“金鳳凰”。同時,採取“一個池子蓄水、多個龍頭放水、一個口子出水”的措施,整合國家部委、省市縣等各類經費扶持園區建設。至目前,共整合資金2.2億元。

  3.服務先行。縣政府統一部署,各部門發揮各自職能優勢,以“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理念,設立項目審批服務工作組和綠色通道,提供全程代辦服務,形成“辦事不出園區” 、“最多跑一次”的協同管理體制,確保入園項目加快推進。同時,建立園區駐企幹部服務隊,實行“一家企業、一名領導、一個團隊”,為其提供政策、技術、行銷等一對一服務,以“媽媽式”的溫暖留心固企。

  (二)創新三大機制,激發美麗田園活力

  1.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規範村、鎮、平臺合作的土地流轉程式;出臺土地集中流轉優惠政策、建立幹部土地流轉考核激勵制度和縣領導現場辦公制度。在土地租金的基礎上,增加60歲以上老人補助、優先勞務用工權等優惠政策,確保失地農民利益。通過一系列機制的實施,依法集中成片流轉土地10000多畝,為臺創園建設發展做好空間保障。

  2.創新招商引資機制。以“三個面向”(面向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招“優”商,面向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招“精”商,面向大企業、大集團招“大”商)為引領,積極引進高端優質品種、資金技術和管理理念,引進科技含量高、示範帶動強、産業發展前景好的項目,壯大園區産業,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園區。至目前,已落地項目21個,協議總投資20億多元,基本形成從種子培育、肥料生産、種植、養殖、加工、全程冷鏈物流直至終端專賣店的全自營産業鏈。

  3.創新資金投入機制。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參與”,建立基礎設施財政投資、實際項目經營主體自籌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和支援優質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科研機構和科技能手入園投資創業,在組織制度、人才、技術、資金以及環境等方面為園區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同時,園區與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簽訂合作協議,融集資金1億元。至目前,園區已投入各類資金15億元。

  (三)集聚三大優勢,推動綠色經濟建設

  1.集聚産業優勢。將休閒觀光農業、設施高效農業、生態迴圈農業作為園區發展的主攻方向。遵循生産標準化、經營集團化、産業融合化、産品品牌化、設施智慧化、創新協同化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現代農業,推進農旅融合,打造“神仙居”縣域農産品公用品牌。已形成有機農産品生産、高檔花卉苗木種植、種子種苗研發、特色精品水果種植、名貴中藥材生産以及農業休閒觀光旅遊等産業,已擁有1457個花卉、水果、中藥材等品種,打造有機農産品品牌12個,實現年産值2億余元。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産品14個,其中海亮有機蔬菜更是成為2016年G20杭州峰會特供蔬菜,已逐漸成為當地及周邊地區農業園區化建設的示範區、農業主體培育的試驗區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樣板區。

  2.集聚科技優勢。以浙江省農業科技園區的成功創建為抓手,結合科技新長征,與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校簽訂合作協議,與中國工程院、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研究所等形成共建協議,組建園區精英人才團隊,支撐園區高端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已聘請國外科研專家、院士、國家級專家等12人;引進國內外10多家科研機構和知名企業入園發展,建立實驗示範基地、引進展示轉化科技創新項目。已建立技術研發平臺11個,承擔各級科研項目23項。建成500畝智慧果園,實現大棚農業遠端操控和智慧化管理;鼓勵和支援企業自主研發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提升園區科技創新能,已自主研發新品種6個,新技術4項,科技成果轉化推廣102萬畝。成功研發了國內最詳實的“仙居雲”農産品追溯系統,實現最放心農業。

  3.集聚區位優勢。立足仙居旅遊資源的優勢,將園區建設與旅遊度假區、鄉村振興戰略和我縣綠色化發展主題有機結合,圍繞“生態農業+農旅融合+文化創意”的發展定位,做足三篇文章,突顯農旅融合特色,打造浙江最美的大花園。一是做好旅遊要素提升文章。以臺創園與神仙居旅遊度假區融合為抓手,整合周邊度假康養項目、神仙居景區、高遷古民居,等資源優勢,推出“酒店+田園體驗+景區旅遊”的業態模式,成功舉辦臺灣青年騎行、臺商走進仙居等活動兩岸交流活動 10多場,貫穿全年的特色節慶活動20多場次,聚人氣,促創收,將園區打造成為“吃、住、遊、購、娛”于一體的“生態旅遊展示中心”。二是做好數字經濟增效文章。以綠色農産品體驗館為平臺,集結仙居楊梅、仙居雞兩大主導産業及20個鄉鎮的綠色農産品,發展電商經濟,將特色優質農産品銷往全國各地,將園區打造成為“農産品線上銷售主平臺”,實現仙居綠色農産品品牌—“神仙居”的大品牌戰略。三是做好文化創意點綴文章。以園區周邊皤灘古街、桐江書院為載體,深挖本土農耕文化,利用神仙居旅遊度假區的土地空間資源,建設臺灣青創中心、神仙居文化創意産業園等文創項目,將園區建成一個“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同時,結合園區農業、科技優勢,大力開展研學旅遊,將園區建成學生的田園課堂。目前,園區內的明康匯生態農業基地邀請中國教育學會有關專家成立教育研究院,設置147門研學課程,並聯合中科院等動物科學家推出自然科學營,成功創建首批浙江省中小學省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四)構建三大聯結,實現綠色經濟共用

  1.産村融合發展聯結。結合山海協作工程,積極與園區範圍內資源稟賦優渥、集體戰鬥力強的村莊合作開展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時,打造商業街區,填補園區購物、餐飲空缺,加快形成休閒旅遊業態,帶動村集體和農民共同創業致富。目前,垟百遼自然村村莊改造提升工程已開工建設,景園村正在打造農家樂特色村。

  2.龍頭企業示範帶動聯結。探索形成“三型”(基地示範型、企業帶動型、種養大戶引領型)“五化”(生産規範化、産品安全化、銷售品牌化、管理資訊化、服務專業化)的標準化推廣模式,累計帶動新品種、新技術23000多畝,輻射12萬畝。借力“山海協作”,以“飛櫃”為平臺,採取“企業+村集體+農戶”及“訂單合同+服務協作”合作模式,實現消費幫扶3000多萬元,為農戶增收200多萬元。

  3.周邊農民就業培訓聯結。以“高端人才服務崗”為抓手,建立創業服務中心,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已累計培訓農戶4萬多人次,其中培訓技術骨幹和新型農民5500多人次。同時,要求每家入園企業優先聘用周邊農民,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至目前,入園的21家企業已提供就業崗位6500個,每人平均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

  二、存在問題

  (一)園區用地問題。“大棚房”整治之後,園區企業的涉旅設施大部分被拆除,致使部分企業出現發展停滯的現象。同時,隨著市場的發展,純農業種植項目的發展空間逐漸縮小,大部分投資商要求配套建設用地以開展休閒農業項目。因此,希望上級領導能針對臺創園建設給予一定的建設用地指標,以加快園區的發展。

  (二)企業融資問題。園區內企業土地基本屬於流轉,而流轉的土地無法抵押,造成企業融資困難,遏制了企業的發展。希望金融部門能探索出臺流轉土地的抵押融資方案,幫助農業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三)兩岸交流渠道問題。仙居由於區域限制,在兩岸交流渠道方面較為欠缺。希望能多組織臺創園人員赴臺考察交流及招商引資。同時,也希望兄弟臺創園能經常性地開展交流互訪,互通有無,共同推動臺創園的建設。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以農業的特色提質旅遊。依託已成功申報的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級海亮素質教育體驗基地,借力海亮教育集團,打造農業主題的中小學生研學基地,豐富田園耕讀業態。加快園內優質田園風光、高端現代農業等資源與度假區大旅遊、大健康、大文化相融合,形成農業觀光遊、農業休閒遊,農業養生遊、農業親子遊、農業體驗遊、農業採摘遊等各種形式的農事旅遊。繼續舉辦“年俗文化節”“非遺文化節” “藍莓採摘節”等貫穿全年的農事節慶活動,做好人流經濟,提升休閒旅遊功能。

  (二)以旅遊的理念發展農業。以山海協作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為抓手,繼續開展富垟村、景園村等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和村莊環境整治,並借助“臺創園-度假區”旅遊專用道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和環境提升。著重引進高端水果、高端花卉、智慧農業等現代特色産業,深挖與度假區休閒度假、康體養生、文化創意等文旅産業的聯結點,將農旅深度融合,打造集旅遊、觀光、餐飲、民宿于一體的鄉村旅遊産業。

  (三)以聚焦短板再出發的決心推進園區發展。在招商瓶頸上,更新理念,創新舉措,補齊短板,積累勝勢,特別是加快臺灣青創中心、臺灣創意農場、臺灣風情街、臺灣手創工匠技藝等在談項目的入駐落地;在營商服務上,對標最好最優,提高服務意識,推進軟體環境大提升,培育發展新動力,提振發展信心;在環境提升上,規劃先行,形成整體意識,項目初期充分考慮周邊景觀環境,後期建設注重景觀節點打造,厚植美麗田園、綠色經濟基底,著力打造浙江最美大花園“花骨朵”。(臺州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