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訊 在珠海臺創園長豐水産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現代漁業種苗繁育基地,科研人員將近2萬尾海鱸苗實施麻醉,並在魚苗腹部進行免疫注射,然後將魚苗放回池塘。一會兒功夫,海鱸魚苗甦醒後,活蹦亂跳,歡快暢遊。這標誌著珠海市加強海鱸病害防控技術的産學研合作,推進虹彩病毒疫苗免疫防控研究取得有效突破,即將破解制約海鱸養殖産業遭遇的海鱸“游水”問題。
據介紹,感染了虹彩病毒的病魚主要表現為典型的游泳不協調、螺旋狀游泳等神經性疾病症狀,俗稱“游水”問題。虹彩病毒在全世界多種魚類中發病流行,尤對仔幼魚危害很大,死亡率高達100%,對成魚也有很高的致死率。
為解決海鱸“游水”難題,構建海鱸虹彩病毒免疫防控技術體系,促進海鱸産業健康發展,近年來,珠海臺創園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強強聯手,加強海鱸病害防控技術的産學研合作,虹彩病毒疫苗免疫防控研究取得長足進展。
“本次海鱸虹彩病毒疫苗田間試驗效果很好,有新突破。”技術人員張勇介紹,這次虹彩病毒滅活疫苗採用的白油佐劑滅活疫苗(ND1206株)在實驗室完成了前期試驗,近日又在粵海飼料集團屬下粵順水産養殖有限公司鬥門乾務基地進行了4萬多尾海鱸魚苗的田間試驗。結果顯示,首批被接種疫苗的海鱸魚苗生長狀況良好,疫苗效果優秀。科研人員正著手採集免疫效果數據。“今天進行的是第二輪田間試驗。試驗結束後,疫苗研究轉入臨床階段。”珠海臺創園管委會主任王愛民表示,疫苗接種免疫能提高白蕉海鱸養殖成活率,減少病害造成的損失,提升海鱸品質安全水準。
白蕉海鱸是珠海市首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目前,珠海市海鱸養殖面積3.1萬畝,産量12萬噸,産值21億元,年産量約佔全省産量的70%,佔全國産量的50%。(珠海臺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