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 江蘇轉型升級蹄疾步穩

2016-02-22 08:54:00    來源:新華日報    

  落實治國理政新方略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創新,是實現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不二選擇。

  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明確“十三五”時期江蘇發展的基本理念和重大戰略,第一條就是——把創新作為江蘇發展的最大法寶,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成為江蘇發展最鮮明的特徵和最強勁的動力。

  “創新”二字重千鈞。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創新驅動發展的種子在大江南北生根開花,為江蘇經濟穩中求進、為産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核動力”。

  創新思路:

  咬定“一中心、一基地”新目標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1月23日,省委書記羅志軍在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強調,在新的形勢下,應對更加激烈的競爭,破解前進中的困難挑戰,唯有創新、創新、再創新。

  創新理念,又一次點燃江蘇幹部群眾率先發展的激情與夢想!

  創新理念,讓江蘇在創新前行的軌道上鎖定了新的標桿——“十三五”期間,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表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是,“通過構建創新水準與國際同步、研發活動與國際融合、體制機制與國際接軌的現代産業科技創新體系,使江蘇成為企業主體創新活力充分釋放、科技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創新功能健全、區域創新協同有序、創新創業活力充分激發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成為重大産業原創性技術成果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策源地,高端人才、高成長性企業和高附加值産業的重要集聚地,在全球産業科技創新格局中躋身先進行列”。

  經過10年努力建成製造強省,已赫然寫進《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在省經信委主任徐一平看來,“實現製造強省建設目標,關鍵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就是要以推進智慧製造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提升企業製造裝備和網際網路化發展水準,使江蘇製造業在全球産業分工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自主品牌産品國際市場佔有率高,大企業大集團整合全球資源能力強,全要素生産率與國際先進水準相當,擁有一批産業鏈條完善、産品特色鮮明、國際競爭力強的現代産業集群,加快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環節邁進”。

  建設“一中心、一基地”可謂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既是江蘇把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重要位置的認識自覺,更是以創新前瞻佈局、以創新主動應對的戰略自信。

  多年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江蘇率先提出並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創新型省份建設實現重大進展。最新數據顯示,江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7年位居全國首位,已經成為我國創新活力最強、創新成果最多、創新氛圍最濃的省份之一。

  放在全球經濟競爭的大背景下,放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放在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來審視,我省創新發展面臨許多再謀劃、再發力的機遇與空間。誠如今年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形成的鮮明共識:要大力實施企業製造裝備升級、企業網際網路化提升計劃,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使“一中心、一基地”成為“經濟強”的有力支撐和顯著標誌。

  見事早,行動快,江蘇在創新發展的新征程上鏗鏘出發。時間表已經明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計劃總體分“三步走”:第一步,經過5年左右努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框架體系,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中等水準;第二步,經過10年左右奮鬥,到2025年形成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的核心功能,成為全球産業技術創新網路的重要節點,全面達到或超過全國2025製造業目標,部分創新指標跨入創新型國家先進行列;第三步,到2035年左右,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預期目標是:到2020年,新型工業化基本實現,製造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若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到2025年,建成國內領先、有國際影響力的製造強省,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勞動生産率明顯提高;重點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的跨國公司和産業集群。

  創新政策:

  “放水養龍”倍增創業活力

  新春伊始,記者在南京快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見到的最新一款獨輪電動車,讓人眼前一亮:這款車擁有顛覆性的空心結構設計,自重僅6.8公斤,是目前最輕便的智慧短途代步工具,科技感時尚感十足。

  “江蘇著力培育發展新動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讓我們這些創客備感振奮。受惠于政府的各項扶持政策,我們才能成長壯大。”快輪創始人劉峰不無感慨地説。

  “圍繞《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15個重點領域,以新機制、新模式組建一批跨領域、跨區域的製造業創新中心,突破一批基礎研究和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加快重大技術成果轉移和擴散。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促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徐一平説,惟有創新,才能打造製造強省的新動力、新引擎、新形象與新空間。

  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歷史性轉變,關鍵在人。

  然而,創新創業得懂行銷、懂市場,很多科研人員、海歸博士雖然技術過硬,卻不諳市場環境,創業之路剛剛起步,往往折翅而歸。於是,産、學、研“三位一體”的普遍提法,在江蘇演變為政、産、學、研“四位一體”。多出的一個“政”字,彰顯江蘇政府在創新驅動方面與眾不同的決策高度和推行力度。

  眼下,我省對科技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援力度正不斷加大,不只滿足於“放水養魚”,更要追求“放水養龍”,讓更多的良才勁旅選擇在江蘇落戶,在江蘇大顯身手。

  青年大學生鄧力創辦的南京橘子星球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日前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這是南京自出臺《關於實施萬名青年大學生創業計劃的意見》以來,首家在股交中心掛牌的青年大學生創業企業。在江蘇區域經濟版圖上,古都南京的轉型一直伴隨著“創新”一詞。“從‘科技九條’到‘創業七策’,都標誌著一場場創新驅動發展的現代化轉型。”南京市科委副主任黃榕説。

  前不久,一個長途電話從西安打到南通市科技局,諮詢“創新南通”平臺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建設的過程,“創新南通”已名播千里。 “藉由‘創新南通’平臺,線上實現創新創業路徑導航,線下提供承載創新創業活動的眾創空間,以及對接投融資的系列活動,261個高科技項目已情定南通。”該市科技局局長李吉平高興地説。

  謀定而後動。昆山通過裝備抵免稅、爭取專項資金等政策,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改造;鎮江出臺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出臺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實施方案,開通了“企業政策通”APP平臺,政府給企業做“秘書”,預計全年可為企業落實科技政策減免稅超10億元;宿遷在全國率先實施創新券制度,目前已累計向2013家企業發放1.58億元科技創新券……我省各地為企業“量身訂制”的扶持政策還有很多。

  “行得春風有夏雨”。2015年,江蘇科技創新書寫了多個“全國第一”,全社會研發投入達1800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為2.5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高新技術産業産值首次超過6萬億元。

  創新主體:

  勇登創業舞臺“唱主角”

  站在高達數十米的塔架下,記者強烈感受到了“全球第一吊”的霸氣:這個擎天柱“大力士”是昆山三一重機最新研發成功的起重機,一次能“抓舉”起3600噸,相當於整列火車的重量!該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標誌著我國已掌握世界頂級履帶起重機研發製造能力。

  “打造中國自己的特斯拉”,是南京越博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佔江一直以來的願望。“我們研發的純電動客車動力總成,在同樣的電池環境下將續航能力提升了20%,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強大的‘智慧心’,該技術已在南京青奧會定制新能源汽車上得到應用。”

  眼下,像三一重機、越博動力這樣手握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在我省不勝枚舉。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深諳其冷暖變化,當仁不讓站上創新前臺,成為創新需求、研發投入、技術開發和成果應用的“主角”。“江蘇目前有80%的研發資金、科技人才、創新平臺匯集于企業。”王秦説。

  曾幾何時,“有製造、無創造”,是我省不少企業的真實寫照。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一線調研的決策者發現一個共性現象: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強;滿足於“小打小敲”、靠貼牌加工賺取微利的企業,則漸漸陷入生存危機。

  “撥轉船頭”搞自主創新,成為江蘇企業自覺選擇。“我們的中高端産品已佔到國內市場份額的20%,在全球排名與ABB、施耐德比肩‘三甲’。”常熟開關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瑞良介紹説。

  “這款好孩子‘口袋車’剛剛獲得中國專利外觀設計金獎,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授予‘折疊後最小嬰兒車’榮譽。該兒童推車面市當年凈利潤就達到1400萬元。”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副總裁賀新軍自豪地説,“口袋車”只是公司擁有的7000余項專利中的一分子。這家曾瀕臨倒閉的校辦工廠,靠自主創新起家,如今已躋身為全球兒童用品行業領頭羊。

  隨著江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企業的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正從“跟跑”為主向“並跑”和“領跑”為主轉變。目前,我省已擁有創新型領軍企業140家、科技擬上市企業1030家、高新技術企業10814家、民營科技企業超過10萬家,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力軍闊步在路上……

  創新機制:

  搶佔轉型升級“智高點”

  在省經信委、省財政廳日前發佈的第二批示範智慧車間名單中,南京南瑞繼保電力有限公司電力裝備智慧生産車間等80個車間榜上有名。加上此前評選出的第一批70家智慧車間,業已創建的150家示範智慧車間,詮釋了我省推動智慧製造發展的體制之力。

  站在“十二五”與“十三五”交匯點上,贏得産業發展的制高點就是搶佔“智高點”。

  向技術前沿要動力,向産業高端要空間,是江蘇創新驅動發展的不變底色。如果把創新比作江蘇産業提升的新引擎,那麼科技體制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引信”。

  8年前,蘇州工業園區靠體制之新創立了中科院蘇州奈米技術與奈米倣生研究所,並以此吸引奈米技術人才,打造奈米技術産業基地。如今,園區已集聚了200多家奈米技術企業,産值超140億元,形成了微納製造、奈米節能環保和奈米生物醫藥三大優勢産業。蘇州工業園區也被列為世界微納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産業創新區域之一。

  石墨烯,作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素有“黑金子”美譽,其産生的數萬億級産業空間,一度讓中國“石墨烯”之父馮冠平成了各地爭搶的紅人。馮冠平最終選擇江蘇,就是緣于省産業技術研究院正在推行的研發資源佈局改革。

  2013年12月6日,承載著我省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重要使命,省産業技術研究院應運而生。一年後,習近平總書記前來視察時高度評價省産研院的改革創新成效。

  “通過一流研發平臺、隊伍建設和創新機制的建立,打造一批集聚全球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的專業研究所,也就是實現從科學到技術轉化的‘專業苗圃’,使省産研院成為重大産業技術的産出地,通過衍生企業、孵化企業和技術服務企業引領江蘇的産業發展。”該院執行院長劉慶説。

  “智高點”引領,越來越多“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新興産業,在江蘇蒸騰澎湃:全省物聯網産值率先突破千億大關;光伏産業規模佔全國的55%、全球的21%;碳纖維打通全套規模化生産工藝……我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銷售總量四年實現倍增,增速繼續高於面上工業4個百分點以上。去年,全省新興産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4.5萬億元,佔比達到30%以上。

  與此同時,南京未來網路、泰州生物醫藥等“兩部一省”科教結合産業創新基地,以及7個産業集群,被列為國家創新型産業集群試點,為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開闢嶄新天地。

  “我們將緊緊對接國家戰略,瞄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重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企業更大力度、更高水準開展技術改造,努力實現技術裝備新、業態模式新、發展動力新,推進製造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全面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徐一平充滿信心地説。

  策馬揚鞭,蹄疾步穩。在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江蘇發展的步伐愈發堅定鏗鏘……

  本報記者 吳紅梅 杭春燕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