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知本”資源網服務創新創業大格局

2015-09-15 08:42:00    來源:佛山日報    

  隨著南海區創新創業行動計劃的縱深實施,多項鼓勵爭創核心競爭力的舉措、新招陸續推出,記者近日了解到,南海區將搭建“知本”資源網,即在全市率先打造智慧財産權公共服務載體——南海區智慧財産權服務業集聚區。它將積極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創辦智慧財産權服務機構,同時吸引更多高品質智慧財産權服務機構進駐、紮根南海,為南海區科技創新創業和産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南海以“配套政策+扶持資金+服務載體”多種形式,突破傳統産業發展創新力薄弱環節。在佛山市創建創新型城市,南海區實施創新創業行動計劃的戰略背景下,南海在保護、運用智慧財産權領域先行先試,增創新優勢,匯聚優質資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大格局。

  構建社會化管理網促發明專利新增長

  今年來,佛山市峰華卓立製造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楓,場場不落地親自參加了“打怪獸”升級一樣的發明專利培訓課程。“培訓課程分為初、中、高級,現在我們還只學到初級階段,距離高級專利培訓師還有很長距離。”

  金楓所説的升級課程,正是由南海區智慧財産權協會牽頭組織的中小企業專利管理師培訓課。像金楓一樣親自參加培訓的企業老總、項目主管並不少見。中小企業專利管理師培訓課程從2013年6月首期開班至今,培訓了480多家企業共1400多人。

  “中小企業專利管理師培訓是我們承接的其中一項政府職能。協會目前還負責從有資質的智慧財産權服務機構認定‘專利特派員’,以結對子的形式為企業提供幫扶。”南海區智慧財産權協會秘書長蔡錦琪説,今年擬從17個專業機構中,培訓選拔約100名專家型專利代理人作為企業專利特派員。

  這些由智慧財産權服務機構、智慧財産權協會等社會組織舉辦的活動,正是南海區普及政策紅利,建立智慧財産權社會化管理網路的縮影。截至目前,南海已與區內8家商協會簽訂職能轉移協議,下沉智慧財産權日常管理事項;同時指導13家商協會建立智慧財産權服務平臺。

  借助社會化管理網路,政府管理觸角延伸至單個企業。得益於此,2014年南海全區專利申請量呈現新增長,總數達到7238件,其中發明專利1644件,百萬人口發明專利申請量達627件,同比增長超過70%,為推進智慧財産權工作增創動力。

  編織企業需求網智慧財産權變“真金白銀”

  近幾年南海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著力解決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整體規模分散、産業機構趨同和科技含量低的缺陷,培育了一批以通訊設備、電子資訊、新材料、led新光源、智慧裝備等高增長行業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産業結構的豐富帶來的是企業對智慧財産權服務訴求的多元化,在企業服務精細化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南海逐漸編織起一張企業智慧財産權的需求網。

  “企業專利申請過程繁雜,我們可以探討企業內部成立智慧財産權平臺,甚至把這種服務平臺推廣到別的公司使用。”廣東東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蔣昌林説,希望智慧財産權服務鏈條更完善,從研發、申請、審批、維權都有相應支援。

  推進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成為多數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的主要訴求。對此,南海出臺了《南海區企業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首次獲得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的區內企業按實際支付利息80%予以補貼(上限80萬元),企業獲得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自第二次起按實際支付利息20%予以補貼(上限40萬元)。

  佛山艾樂博機器人公司是享受該項政策利好的首批企業。該公司於今年5月15日在廣東金融高新區otc掛牌,公司創始人農百樂介紹:“艾樂博以專利獲得南海農商銀行55萬元貸款,並成功實現第一輪股權融資,以智慧財産權無形資産為核心,公司估值達2000萬元。”

  隨著南海區在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方面的探索越來越成熟,為企業紓解資金困難建立了新的渠道,尤其是對於融資需求迫切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這是將智慧財産權轉換為“有形資産”的最佳途徑。

  搭建服務資源網科技創新進“綠色通道”

  在創新創業大背景下,南海區推進發明專利還存在不足,最突出問題是智慧財産權服務業人員不足、能力不足、層次不足,已經落後於産業發展需求。

  為吸納更多優質機構紮根南海,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創辦智慧財産權服務機構,南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科技)有關負責人透露,將打造“南海智慧財産權服務集聚區”(下稱集聚區),預計明年上半年將陸續吸引一批市場化的智慧財産權組織機構、産業協會進駐,集聚區將有配套政策和資金扶持。集聚區更加注重全鏈條式的服務功能,是一個全新的公共服務載體,同時會在智慧財産權與資本市場對接方面,拓寬創新金融服務。

  記者了解到,集聚區以智慧財産權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為重點開展集聚區建設運營工作,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創業和智慧財産權公共服務。以創建集聚區為契機,南海希望到2017年,聚集服務機構或創業公司20家以上、智慧財産權服務從業人員130人以上,孵化或輸出專利産業化項目不少於50個。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