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還需配套環境給力

2015-11-04 08:30:00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黨委書記 孫大海

  今年一月以來,為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全國各地眾創空間、新型孵化器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的建設,為創業者提供了低成本的“雙創”載體。但在激發創客們創新創造活力的同時,眾創空間建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同質化、跟風化現象。應引導眾創空間更加注重軟性服務,加強創業導師的輔導和投資功能。建議科技部進一步指導各地建設有自身特色的眾創空間,使眾創空間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已出臺的政策需要可以落地的配套環境。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給予了體制內科研人員停薪留職、離崗創業的政策優惠。從實施效果來看,一些有志於創業的科研人員還處在觀望狀態。這就需要各地各級政府部門對體制內人員“走出去”創業給予全面理解和支援,同時改革科技管理體制、改善創業環境,讓科研人員有勇氣走出安全區。

  在支援創新創業方面,建議政府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引導廣大民眾將投資方向轉向創業及股權投資。目前,制約大眾創業的最主要因素是融資難。如果政府能夠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廣大民眾就可以更放心地把資金投入到創新項目上來。與此同時,應鼓勵金融機構向初創企業提供豐富多樣的融資産品,引導初創企業以多種方式盤活企業資産;鼓勵相關機構針對眾創空間設立各類創業投資基金;充分發揮“新三板”的市場融資功能和交易功能,將一批真正優質的公司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建議各地進一步搭建創新驅動發展平臺,打通基礎研究到産業化的通道。在完善現有各類孵化載體的基礎上,加強公共技術平臺、中試基地、孵化基地等承接載體建設,採用市場化手段搭建開放式、低成本、全要素的協同創新平臺,組建“官産學研用”創新聯盟,在科研創新與産業需求間架起橋梁,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從而形成科研活動的完整鏈條。

  (本報記者張蓋倫整理)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