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央視春晚結束了,但關於春晚的話題還留在熱門榜。我跟朋友説,判斷央視春晚哪些節目是好節目,你一覺醒來,還能想起來的節目就是好節目。大年初一,我能想起來的節目除了趙本山那個“此處略去幾百字”,就剩下了旭日陽剛組合唱的《春天裏》,有個叫“西單女孩”的地鐵歌手,農民工兄弟跳了個街舞,其他的,印象不太深了。
很多人除夕夜看春晚的理由是等趙本山,對於我來説,更多的是等待一對農民工兄弟出現。在過去的2010年,一個叫旭日陽剛的歌手組合紅遍網路,他們在簡陋的宿舍裏,光著上身抱著吉他,嘶吼著唱著“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感動了無數網友。他們出現在央視春晚的舞臺,成為春晚的一個大亮點。兩個歌手上臺之後,一位緊張得嗓子唱劈了,另一位雙手一直舉著,但這種笨拙和本真,瞬間再一次感動了我。
還有在西單地鐵賣唱的“西單女孩”,舉著板磚跳起街舞的農民工(舞姿顯然又經過了高人指點),都成為那個晚上的亮點。雖然這樣的節目數量還很少,但草根明星能站上去,就讓這臺春晚接上了“地氣”。
每次春晚剛剛結束,就有調查機構公佈觀眾對春晚的滿意率,但實際上,春晚負面評價也不少。央視春晚存在的問題,或許在於其早就不是普通的聯歡晚會,任務大,責任重,就很難輕鬆得起來。
很多年以前的春晚,還是挺好玩的。李谷一可以連續唱好幾首歌,因為觀眾點播很熱烈;馬季可以用相聲諷刺捲煙廠,那時候的國企還沒這麼脆弱;牛群、馮鞏可以罵官僚主義害死人。觀眾哈哈一樂,大家也見怪不怪。但這些年的春晚,很難看到個性和勇氣,用民間的話説,地氣不足。
如何讓春晚再“接地氣”一些呢?需要給春晚減負,減輕壓在肩膀上過多的任務,讓春晚只是一台春晚,只要能讓老百姓開開心心過個年三十,它就算完成任務了;再給導演鼓鼓勁,賦予導演更多的藝術權力,老百姓喜歡的節目,就儘量搬到春晚舞臺上。這樣,才能讓春晚更靠近觀眾,更接近娛樂,更貼近民生。
北京臺的春晚和網路春晚的一些創新讓我更加“嗨皮”。北京臺的春晚形式更活潑,演員發揮更自由一點,馮鞏演的小品就比他在央視春晚的小品好得多。更讓我開心的是,北京臺邀請了“民生歌手”川子上了春晚,這位以演唱“鄭錢花”“幸福裏”等反映底層民生疾苦走紅的民謠歌手,牽著他的老狗走上舞臺,抱著吉他自彈自唱。北京臺的網路春晚還上了一個創意新鮮的節目,邀請網友跟龔琳娜一起上臺演唱神曲《忐忑》,當龔琳娜表情怪異地唱起不知所云的歌詞,她身後的上百名網友齊聲表情豐富地高唱“帶著個刀割蛋帶著個刀割蛋帶著個刀割蛋”,讓觀看的我和家人們笑翻了天。
什麼叫接地氣?內容豐富,形式活潑,自由開心,這就是接地氣。如果這兩個節目被搬上央視春晚,電視機前的老百姓會有多麼開心!想想都高興。□潘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