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朱哲琴
 
 
  來源:      日期:2005-09-15 17:58

 


  十幾年沒聽音樂了。雖然電視裏的聲音幾乎天天能聽到,但電視以圖像為主,它的伴音實在是不怎麼樣,不能作音樂欣賞之用。只是近年由於電視機的更新換代,才使它的伴音進了一步,能聽了。用VCD放CD唱片,效果雖説遠不如音響,但湊合著還能聽。

  休息天把老婆孩子統統打發回她爹家,關到府窗,拉上窗簾,放朱哲琴的CD唱片,音量開到最大——數值是99,不能再高了。

  聽見了什麼?空靈清亮高越的嗓音,回腸蕩氣的曲調。初聽恍惚是仙樂——來自天上的聲音,天音!忽而婉轉流麗,忽而高亢激昂,于飄渺得意之際,突然爆發出排山倒海般的大合唱,聲震八方,彌充四野,攝人心魄!這是人聲嗎?是人聲,也是天籟,天唱。和聲與伴唱交替運用,獨唱與齊唱相迭,一領眾和,那種奇特的效果實在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尤其是《黃孩子》兼具的流暢、情意纏綿、慈愛與悲愴、悲憫與悲涼,令聽者往往悵然涕下,淚眼模糊,真想痛哭一場才好。“世間萬物美好,但人只是渺小塵埃,好比滿天星河下一微粒礫石——我的歌裏怎能沒一點點悲涼?它映出了我對無盡空間的景仰。”朱哲琴用悲涼的歌聲宣泄出對無盡空間的無盡情感。

  朱哲琴被人稱作是邊緣女聲,所謂邊緣其實是指在搖滾樂領域及另類領域外的那些女歌手。朱哲琴是極具個人風格的實力型或説是風格型歌手,她和作曲者提供給大眾的是富有創造性的個性化的而不是模倣的作品。聽朱哲琴的歌,能感覺到一種特別的東方風格——憂傷。你能在她那遙遠、華麗或充滿激情的聲音中聽出一縷淡淡的憂傷。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天地神明的敬畏,都是這種憂傷之源。從她的歌中,能明顯聽出來自西藏高原的風韻——古雅,現代,兼具神秘。當年釋氏在印度創立佛教時,就以清凈和雅的吹唱音樂來演説經法。藏傳佛教的宗教音樂與民間音樂、宮廷音樂,是藏民族互相包容又各自獨立的三大音樂門類。西藏遼闊高遠,具有外來宗教與本地宗教結合而成的特有的文化形態。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地理、人文與宗教環境,孕育出豐富多彩的藏族音樂——既有音域寬廣,節奏、節拍自由,旋律起伏較大,悠長高亢的高原山歌,又有熱情奔放,邊舞邊唱的酒歌,還有情深意長令人留戀的情歌。聽朱哲琴的歌,特別容易感受到其中蘊藏的宗教情結,分享宗教的喜悅之情,體會出宗教的那種偉大、崇高與聖潔,體會宗教人文關懷與終極關懷的本原,以及人與自然的親密結合。偉大之美,崇高之美,在她的歌中緩緩地流淌。聽她的歌,還能感受到西方宗教音樂的影子,那種莊嚴的氣息是西方人所熟悉的。很多歐美國家以某種宗教作為國教,有的國家教徒佔人口總數的絕大多數。朱哲琴的歌描述的那種既崇尚天堂的莊嚴明凈,又能享受世俗生活樂趣的意境,容易引起西人的共鳴,獲得他們的讚譽和極力推崇。中國缺少這種宗教文化背景,可能不大容易得到大多數國人的欣賞。

  2000年11月份左右,媒體報道説朱哲琴否認她的音樂與地域有關,否認她的歌代表西藏音樂。從她的演藝年表可以看出,1994年夏天,她才第一次訪問西藏。而《阿姐鼓》1993年就開始錄製了,《黃孩子》CD唱片更早,1992年就已出版發行。但是一首歌曲風格的確定,作曲應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與朱哲琴合作的何訓田,對西部地區應該是不陌生的。況且,四川地區過去與現在都與西藏有密切關係,四川很多地區就是藏民聚集地,如阿壩州過去就是屬於班禪的領地,五十年代後才劃歸四川管轄。著名的九寨溝就位於阿壩州,也是藏民聚集地。朱哲琴本人成名前也在四川活動過,受到藏族文化的熏陶影響應該是不可避免的。説她的音樂與地域無關,應該理解為源於某種地域文化,或者説從中得到啟發,再予以抽象概括,或提煉加工,這樣可能更確切些,更符合一般藝術創作的規律。朱哲琴自己也認為,西藏音樂博大精深,她的音樂只是融進了西藏音樂的元素,而並非純粹的西藏音樂。她説她的音樂與地域無關,也許是為了避免人們對她的音樂或對西藏音樂的精髓産生誤解。她説的好:“西藏音樂有它的美和自身的價值,我們欣賞它,但它已經存在了。”但無論如何,她成名後至今的音樂大多以西藏為主題卻是毫無疑問的。一個月後,朱哲琴就此糾正:“並沒有説我的音樂與地域無關,我的兩張專輯《阿姐鼓》和《央金瑪》都是以西藏為背景的。我不知是傳媒還是音樂評論把我説成這樣,我只能一再解釋我不是西藏音樂的代言人,雖然我的音樂用了西藏為背景,但這和西藏音樂是兩個概念。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就像我生活在漢文化的區域,也不能代表漢族音樂一樣。”

  説她的歌不能代表西藏音樂,是比較冷靜清醒的説法,畢竟西藏是一個有許多未知因素的特殊地區。如前所説,她的音樂背景是藏族文化,但又做了藝術提高。朱哲琴的答記者問很有意思:西藏音樂在我們與它相遇之前、相遇之後都已經存在了,有著自己的意義和價值,其他人不管抱有多大程度的體認,也只能是對西藏音樂的嫁接、剪裁,甚至抄襲。它最多只是一個遠遠的背景,我們只能做自己的東西,如果有人由此想到西藏,那或許是我在那裏感知到了人性中共通的什麼。

  朱哲琴祖籍是湖南,生於廣州,在家排行老三,父親是一家科學雜誌的總編。家人都希望她能成為一名教師,她也確實順從父母的意願報考了廣州師範學院, 並於1990年畢業。但從小喜歡唱歌的朱哲琴為了自己的音樂,當年即獨自離家外出,到上海參加歌手大賽。同年在四川學習時,與作曲家何訓田結識,兩人從此開始長期而富有成效的合作。

  朱哲琴也算是老歌手了。1990年在上海參加第四屆中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時,她即以一首《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亞軍。與中國演藝界的許多成功者一樣,朱哲琴也走了一條墻內開花墻外香,然後再出口轉內銷的迂迴成功的道路。1990年的獲獎是歌紅人不紅,朱哲琴依然是名不見經傳。直到1995年和1997年,她以Dadawa(藏文名字,意為月亮。對外國人也可説是英文名字)署名的《阿姐鼓》、《央金瑪》CD唱片分別在世界五、六十個國家出版發行,並在八十一個國家同步播出,贏得一片讚譽和許多獎項,朱哲琴的名字這才為國人所知。《阿姐鼓》CD唱片是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的中文唱片,可説是創紀錄之舉。朱哲琴以《阿姐鼓》成名,以後聲名日隆,倍受國際歌壇推崇。海外一些報刊電訊社的評論十分中肯:

  ——《紐約時報》:“朱哲琴的聲音非常甜美而女性化,可以靜謐得讓人畏懼,同時還可以像搖滾歌星那樣狂放不羈。她的《阿姐鼓》使中國人實現了讓其音樂走向世界的理想。”

  ——美國《Billboard》:“在世界音樂行列裏有著很高地位的《阿姐鼓》讓人感覺出它既充滿靈性,又不乏塵世的歡愉,那是一種令人著迷的各種文化的混合。”

  ——英國《每日電訊》:“在朱哲琴嬌小的身體上,承載著即將來臨的新世紀音樂革命的重擔。”

  ——英國《泰晤士報》:“那純凈自然的嗓音讓人又重新體味了已經漸漸迷失的音樂最本質、最自然的東西。”

  ——《路透社》:“繼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之後,中國看樣子終於可能在世界音樂史上留下它的印跡了。使它獲此殊榮的是一張名叫《阿姐鼓》的唱片,這是第一張獲得國際聲譽的中國抒情歌曲集。”

  ——《亞洲週刊》:“《阿姐鼓》標誌著一種中國新音樂的誕生。”

  ——《大公報》:“這是一條流行音樂與嚴肅音樂融合的新路,是中國歌舞樂三位一體在現代舞臺上的嶄新復出,是宗教情感與俗界情感的一次新的共融。”

  充滿靈性的朱哲琴,是中國歌壇上一位頗具神秘意味的人物。她的阿姐鼓,她的直入九霄的歌聲,以及她在世界上獲得的各種獎項和讚譽,都給人以某種天外來客般的迷惑。通過《阿姐鼓》,她才突然進入眾人視野。雲遊四方的朱哲琴,7次進藏,走過了四川、雲南、內蒙、新疆,走上掌聲四起的世界歌壇,進入她自己的音樂天堂。從《一個真實的故事》開始步入歌壇,到《阿姐鼓》享譽世界,朱哲琴並未乘機炒作。與其説她是一位歌手,倒不如説是一位隱者。即使在具有世界名望後,她的音樂行為也並不多。作為第一位真正走向海外的歌手,朱哲琴奔走於世界各地,大多數中國歌迷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直到2000年底回到北京開自己的個人演唱會,朱哲琴才有機會把她曾帶給世界的震撼奉獻給北京的聽眾。

  從1992年起,朱哲琴開始走一條注重純音樂體驗的發展道路。在她之後,又有一些女歌手希望展示自己的另類、個性或前衛的特徵,但最後成功的卻只有朱哲琴。從朱哲琴不多的對外接觸看,她天性孤獨,富於想像,喜歡思考,經常口出哲言,思想富有哲理性,這也許是她獲得成功的性格因素。

  當然也有人不喜歡朱哲琴的歌。連喜歡她的歌的聽眾也認為,難以聽懂她的歌詞。也許曲調是她的主要魅力,器樂的表現力超過了語匯的描述。音樂語匯的刻意突出,使詞意反倒屬於可有可無的了。實際上看她的歌詞,意境深遠,還是很能打動人的。她的吐字發聲也確實與眾不同,似乎在有意模糊詞意。以襯詞模糊詞意,一方面産生距離感,另一方面強調音樂主體。而且有的曲目本身文字多變,如《七隻鼓》,漢語藏語混用,獨唱合唱並行,還有大段的重復,歌詞自然難以聽懂。再如《雕塑女的眼淚》,僅用英語演唱幾句,大部分是英語念誦。而《卓瑪的卓瑪》全曲只有一句歌詞。何訓田説的好:純粹的音樂確實與語言沒有關係,但它卻會受到文字的局限,這就要看聽音樂的人是以音樂為主還是以聽懂為主。如果是以音樂為主,那麼這種障礙就消失了。就好像大部分外國人並不真正明白《阿姐鼓》在唱什麼,但卻可感受它與眾不同的風格。

  講朱哲琴,不能不説她的合作者何訓田。何1953年出生於四川省遂寧市,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作曲係,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他被評價為中國最有個性的作曲家,帶領中國音樂走出荒漠的最重要的作曲家,是中國第一位用自己的理論從事創作的作曲家。朱哲琴與何訓田的相遇,使她從那種大路貨的流行唱法轉變為獨具魅力的創新演繹。沒有二人的結合,也就不會有今天名揚四海的成就。何訓田對朱哲琴的評價充滿由衷的讚美:

  她的思維和想法不是普通流行歌手的。
  她的聲音裏有我要找的東西。
  她使東方音樂有了質的變化。
  她是風格型的歌手。
  她能夠更深層地理解我的作品。
  她充滿了創造力。
  她充滿了智慧。
  她屬於這個時代。

  她會不顧一切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在乎任何干擾;她喜愛旅行,曾去過阿裏無人區;她錄音時堅持要關燈;她會在棚裏花很長時間醞釀情緒,甚至會因找不到感覺而“逃跑”;她唱歌時會靈魂出竅……

  朱哲琴對何訓田的評價也很有意思:

  我覺得他是這個時代裏的奇才,不僅是在藝術領域。他那種穩定性和毅力,讓我吃了一驚。有的人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不凡而降臨的,很少的人。他在音樂上的嚴格使我學到很多東西。因為我們很長時間地合作,他對我影響很大。

  朱、何二人一個真情敬佩,一個傾情讚揚,真是惺惺相惜。世上有知音如此,也不枉來一趟了。

  附:朱哲琴演藝年表:
  1990年演唱《一個真實的故事》,獲第四屆《中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亞軍;
  赴四川學習聲樂與音樂理論;
  1991年獲上海廣播電臺全年度十大金曲冠軍/健牌十大創作歌曲獎;
  1992年《黃孩子》CD唱片出版發行;
  1993年開始創作錄製《阿姐鼓》;
  1994年夏天,第一次訪問西藏;
  1995年《阿姐鼓》CD唱片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的中文唱片;
  在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舉行音樂會;
  在加拿大溫哥華最著名的建築“The Enoch Turner School House”舉行音樂會;
  1996年,出席《國際密宗藝術學術研討會》;
  受Medium主席之邀,赴法國參加《世界音響大展》30週年慶典演出;
  應邀出席《時代週刊》50週年慶典表演;
  訪問愛爾蘭都柏林,參與著名酋長樂隊 (The Chieftains)最新專輯《石之淚》錄製;
  1997年,《央金瑪》CD唱片在全球65個國家同步發行;《拉薩謠》《央金瑪》音樂錄影帶由MTV在全球81個國家和地區同步首播;Dadawa成為全球範圍內獲此殊榮的第五位藝人;
  參加電影《China Box》音樂製作,演唱主題音樂,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電影音樂獎》;
  1998 年,作第六次西藏行。從青海經青藏線至拉薩,穿越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到達扎達,探訪古格王朝遺址;
  英國IBC授予《二十世紀傑出成就人士獎》;
  1999年,獲MTV臺頒發的《MTV音樂片推進獎》;
  《石之淚tears of stone》CD唱片在全球發行,朱哲琴演唱其中的《淚之湖》。《石之淚》是由愛爾蘭酋長樂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音樂門類著名女藝術家合作的一張專輯;
  在美國波士頓與愛爾蘭酋長樂隊合作,首演《淚之湖》;
  11月8 -- 10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香港沙田大會堂舉辦“朱哲琴香港演唱會”,這是香港政府首次主辦的流行音樂領域的華語歌手演唱會。演唱會的主題是“生命輪迴、緣份和過渡”;
  2000年冬,同上海交響樂團一起錄製聖桑的大提琴曲《天鵝》;
  2000年12月25至27日,在北京展覽館劇場舉辦“朱哲琴@2001天唱人間”(也稱“朱哲琴與世界藝術家演唱會”),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期10年的“世界和平文化藝術盛典”的開幕式。此項活動以“地球、自然與人”為共同主題,倡導“和而不同”的中國哲學思想;
  2001年1月6日,參加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舉辦的新年演唱會;
  2001年3月,與愛爾蘭酋長樂隊到美國東部一些城市巡演一個月。

  2001.3.12.

  作者:2001年03月21日15:26:56 許平常(江蘇)

  (責任編輯:月光)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