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07年兩岸春節包機
字號:
中秋風俗之吃月餅

  時間:2002-09-09 15:44    來源:     
 
    古書《洛中記聞》説,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禦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説,"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説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餅面上,後業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説,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裏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複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我國月餅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花樣不斷翻新,品種不斷增加,地區的差異使品種外觀、口感、味道各具獨特風格。我國月餅品種繁多,按産地分有:蘇式、廣式、京式、寧式、潮式、滇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鹹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就造型而論,又有光面月餅、花邊月餅和孫悟空、老壽星月餅等。
  各地月餅即使花色近似,風味也迥然不同:京津月餅以素字見長,油與餡都是素的;而廣式月餅則輕油而偏重於糖;蘇式的則取濃郁口味,油糖皆注重,且偏愛于松酥;潮式月餅身較扁,餅皮潔白,以酥糖為餡,入口香酥。其他如雲南的"滇式月餅"、寧波的"寧式月餅"、上海的"滬式月餅"、廈門的"慶蘭月餅"、福州的"五仁月餅"、西安的"德懋恭"水晶月餅、哈爾濱的"老鼎豐牌"月餅、揚州的"黑麻月餅"、紹興的"幹菜月餅"、北京的"稻香村月餅"、濟南的"葡萄軟餡"月餅和"水晶豆蓉"月餅等著名品種,風味特點各有韆鞦。
  京式月餅,作法如同燒餅,外皮香脆可口;蘇式月餅外皮吃起來層次多且薄,酥軟白凈、香甜可口,外皮越松越白越好;廣式月餅的外皮和西點類似,以內餡講究著名;傳統臺灣月餅又稱月光餅,以番薯為材料,口味甜而不膩,鬆軟可口;清真月餅,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所特有之月餅,不含豬的成份,以清真牛肉月餅最為出名。 "年年中秋明月夜,歲歲月餅有不同",近年來,新款式月餅層出不窮。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