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專題
字號:
兩岸少數民族同胞島內共度中秋:明月遍照跨海情

  時間:2008-09-14 08:39    來源:新華網     
 
 

 明月遍照跨海情

--記兩岸少數民族同胞島內共度中秋佳節

  新華社臺北9月13日電(記者 茆雷磊)馬頭琴奏出萬馬奔騰,蒙古族長調唱出草原美景,《頂碗舞》展現充滿自信的蒙古族現代女性新形象……對於臺灣觀眾而言,相隔千里的內蒙古大草原上引人入勝的一切,在這個中秋前夜不再陌生。

  今夜,不遠千里跨海而來的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一行與島內少數民族同胞在臺灣屏東手拉手、肩並肩,共同以聯歡晚會形式慶祝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節的到來。來自內蒙古的藝術家們帶來了遼闊無際的大草原上綠草的清香、百花的芬芳、牧羊女的溫柔和馴馬手的彪悍。迎接他們的,是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們同樣精彩紛呈的歌聲與舞姿,迷人寶島的清新海風、好山好水、人文風情撲面而來。

  晚會上,表現草原萬馬競逐雄偉場面的舞蹈《神駿》、展露草原迷人勝景的獨唱《我從草原來》、描摹牧民內心世界的獨舞《天邊》、刻畫現代蒙古族女性端莊自信風采的舞蹈《頂碗舞》等10多個內蒙古歌舞節目令人目不暇接。

  集體舞《博克雄風》繪聲繪色地表現出蒙古族摔跤手強壯的體魄和勇猛的精神,《蒙古宴舞》則把觀眾帶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蒙古族盛宴席上流連忘返。大草原的壯闊風情、成吉思汗後人富有傳奇色彩的生活、遊牧民族引人入勝的文化與藝術,一下子盡收眼底,使島內觀眾們直呼“過癮”,演出中不時爆發的熱烈掌聲總是經久不息。

  呼麥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種聲樂藝術,它是由演唱者喉嚨發出一個低八度共鳴音的同時,在口腔裏又産生另一個上方八度音的哨聲,從而形成泛音。安達組合一曲悠揚的《安達情》正是以呼麥為最大看點,其中低音沉啞,似鐵蹄踏草原;哨音悠揚,如雄鷹翔蒼穹,二音並作,使臺灣觀眾們驚嘆不已。7男1女共8個演員同時二音並作,使人們産生“此音只能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之感,惟有報以滿堂的喝彩了。

  在飽覽蒙古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等少數民族傳統風情的過程中,同樣能歌善舞的臺灣少數民族同胞也紛紛穿上各自的獨特服飾,登臺表演了打擊樂《樂音祈福》、傳統歌舞《凱旋歡樂舞》、舞蹈《鞦韆下的傳説》及《傳統懷想客家情》等引人入勝的節目。

  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對神聖祖靈的敬畏與崇拜、對土地和家鄉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以及對遠方客人的真心歡迎一一在歌舞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獨具寶島風情的歌聲與舞姿,與來自遙遠草原的藝術風情匯成一片,向兩岸同胞互致中秋祝福,收穫滿場叫好與歡呼。

  家住高雄市的張先生在晚會結束後告訴記者,在得知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兩岸少數民族同胞中秋聯歡晚會將在屏東舉辦的消息後,他特地攜妻子和幼女前來觀看,整場演出令他和家人深感不枉此行,並讚嘆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瑰麗卓絕。“今年中秋將因這場晚會而更有意義”,他説。

  在為時約2小時的晚會中,兩岸同胞的深厚情誼感動了賓主雙方。在全場高唱“我們都是一家人”的響亮歌聲中,在反覆的握手與擁抱中,親情與感情的濃郁達到了最高潮。

  明月遍照跨海情。今夜,且讓中秋月作證,讓親情和友情永遠閃爍在兩岸同胞的心間!

 
編輯: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