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時間:2009-03-19 13:28   來源:新華網

 

  1月13日,西藏白朗縣一位藏民在大棚內採摘西葫蘆。近年來,西藏白朗縣在山東壽光的支援下,積極扶持當地藏民種植大棚蔬菜,目前已經建設5000余座大棚,每座大棚每年可為當地居民增收4000多元。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記者趙超、李惠子)廣東路,廈門大酒店,福建公園……走進西藏林芝地區,還以為進入了一個內地城市,這裡現代化的道路、建築、學校等,很多都是廣東省和福建省援建的,來自兩省的337名援藏幹部也在這裡工作過或正在工作著。

   全國對口支援西藏是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它的實施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奏響了西藏各民族大團結、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強音。

  進西藏發展進步的重大決策

  西藏民主改革以來,中央始終把幫助西藏加快發展、趕上全國前進步伐作為一項根本性的方針,在西藏實行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大量財政補貼、建設投資和組織各類幹部進藏,努力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進步。

  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央先後四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對西藏維護穩定、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作出許多決策部署,其中全國對口支援西藏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1984年召開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確定實施“國家直接投資項目、中央政府財政補貼、全國人民對口支援西藏”,決定由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9個省市和當時的水電部、農牧漁業部等有關部門幫助西藏建設43項迫切需要的中小型工程項目,總投資4.8億元。43項工程基本滿足了當時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被西藏人民譽為“高原上的43顆明珠”。

  1994年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決不能讓西藏從祖國分裂出去,也決不能讓西藏長期處於落後狀態”,關心西藏、支援西藏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要從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高度認識中央關於全國支援西藏決策的深遠意義。那次座談會決定採取“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形式組織幹部、教師、醫務人員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援助西藏,首批確定內地14個省市對口支援西藏7個地市的44個縣,10年內分3期進行輪換。

  2001年召開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了對口援藏工作在原定10年的基礎上再延長10年的決定,並加大支援力度,擴大對口支援範圍,新增3個省和17戶中央企業承擔對口支援業務,把西藏的73個縣(市、區)全部納入對口支援範圍。

  2005年出臺的《中央關於進一步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大援藏力度,把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支援産業發展作為援藏工作的重點。

  從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到現在,全國對口支援西藏取得顯著成效,極大地促進了西藏社會經濟發展。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已有3800多名援藏幹部進藏工作,對口援藏省市、中央企業和中央國家機關投入援藏資金達到96.68億元。

  經濟援藏與人才援藏齊頭並進

  提起援藏工作,現任林芝地區發改委副主任的唐擁軍直言不諱地説:“我本人就是援藏工作的受益者。”唐擁軍告訴記者,他家住的廣東花園小區是廣東省援建的,自己小孩上的學校是福建省援建的,前不久他做了膽結石手術,主刀醫生是廣東省援藏醫療隊的一位專家。

  唐擁軍回憶説,援藏幹部1995年剛到時,林芝的情況可以用“路不平,電話不靈,電燈不明,生活不行”來概括。那個時候,林芝只有兩條電話線,援藏幹部給家裏打電話要排隊幾個小時。同時,林芝的物資極為缺乏,連菜市場都沒有,生活用品的供應根本不能滿足需要。

  如今,林芝已呈現出另一番天地,街道筆直,樓房林立,市場繁榮。從中央確定由廣東、福建兩省對口支援林芝地區以來,兩省共投入援藏資金23.08億元,交通、水利、教育、文化、衛生等得到全面提升,創造了林芝地區歷史上發展最快、變化最大、農牧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個時期。

  據西藏自治區發改委介紹,1995年對口支援西藏啟動後,很快就顯現出積極作用。到1999年,自治區GDP年均增長12.9%,高於全國平均增長速度,地方財政收入比1994年增長了2.2倍。

  到2007年底,全國對口援藏共完成重大建設項目2861個,拉薩市人民醫院、山南地區行政會議中心、昌都地區昌津大橋、阿裏地區群眾藝術館等項目對改善受援地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援藏工作不僅改變了西藏社會經濟發展落後的局面,還給西藏帶來了內地的先進經驗。林芝地區的許多幹部職工至今還難以忘記改變他們時間觀念的一件事。

  2001年,陷入經營困境的林芝地區建築公司想通過建設商業步行街扭虧,但苦於缺少啟動資金。11月的一天晚上,建築公司的負責人打電話給時任林芝地委副書記的援藏幹部陳家東。陳家東第二天一早就來到建築公司了解情況,10點在現場決定由政府投入150萬元啟動資金。從打電話彙報情況到解決問題,只用了不到20個小時,林芝的幹部職工認識到了什麼是效率,效率意味著什麼。

  在工作中,廣大援藏幹部認真履行職責,大膽創新,銳意改革,把內地的好做法、好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西藏工作中來,幫助西藏培養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幹部和人才,影響和帶動西藏各族幹部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思路,增強了各級班子領導現代化建設的能力。

  與此同時,西藏還選派當地幹部到對口支援單位挂職鍛鍊,組織基層黨員群眾、社會團體到內地發達地區參觀學習,開展文化交流。現在,西藏幹部的工作面貌為之一新,觀念先進,高效務實,整體素質全面提高。

  援藏幹部與西藏人民結下深情厚誼

  湖南省第三批援藏幹部、時任山南地區扎囊縣副縣長的周南洋進藏後不久,70多歲的父親突患重病,彌留之際還唸唸不忘遠在高原的兒子的工作,在自己不能説話的情況下,用手勢讓守在病床前的兒媳給兒子打電話,告訴兒子一定要安心在藏工作,多為西藏建設出力。周南洋把失去親人的悲痛深埋心底,很快就開始和當地幹部一道進機關、入基層,搞調研,盡職盡責地為扎囊縣的發展工作著。

  來自廣東省的第三批援藏幹部、時任林芝地委副書記的邱志勇被當地群眾稱為“旅遊書記”。2001年,為了開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旅遊業,他帶著專家和投資商,冒著危險,徒步三天三夜進入大峽谷,忍受著蚊子、螞蟥的叮咬,睡覺要打地鋪,最終爭取到了投資。

  在西藏各地,與援藏幹部有關的感人故事一直在群眾中流傳。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許鵬表示,十幾年來,廣大援藏幹部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的老西藏精神,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精神狀態。他們遠離故鄉和親人,把真情和汗水灑向了西藏,把智慧和力量獻給了西藏各族人民,與西藏幹部群眾同心同德,艱苦創業,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和感情。

  許鵬説,援藏幹部以他們親民愛民的實際行動,增進了民族團結,使西藏各族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增強了黨的號召力、祖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