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與歐美主要國家廢除農奴制比較

時間:2009-03-30 09:16   來源:光明日報
 

廢除封建農奴制的原因

    中國西藏

    1959年之前的中國西藏是一個比歐洲中世紀還要黑暗、落後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十四世達賴喇嘛作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首領,也是西藏地方政府首腦,集政教大權于一身,是西藏封建農奴主階級的總代表。佔西藏總人口不足5%的農奴主佔有著西藏絕大部分生産資料,壟斷著西藏的物質精神財富,而佔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沒有生産資料和人身自由,遭受著極其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掙紮在極端貧困的悲慘境地中,長期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統治窒息了西藏社會的生機和活力,使西藏社會日益走向沒落和衰敗。1959年達賴集團發動叛亂失敗逃往印度後,西藏開始實行廢除農奴制的民主改革。

    英國、法國

    由於生産力的發展以及商品貨幣關係的影響,一些地區的農奴逐漸累積金錢,贖回與人身有關的義務,獲得自由。14世紀爆發在歐洲的黑死病也令危機和剝削更加嚴重。英法百年戰爭進一步惡化了情況。一些農奴通過逃亡與墾荒等途徑得到自由。至15世紀末,除個別情況外西歐大多數農奴獲得了自由,農奴制逐漸瓦解。

    普魯士

    原本13世紀就開始瓦解的農奴制到16世紀又捲土重來。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在法國資産階級革命影響下,德國農民起義連續發生,資産階級的不滿日益增長,包括普魯士在內的德國各邦諸侯和封建農奴主的統治受到強烈震撼。普魯士政府為了穩定國內局勢和利用農民去同拿破侖作戰,以防止國家覆滅,挽救大土地所有制,不得不實行農奴制改革。

    俄國

    在19世紀中期,俄國懾于歐洲的資産階級革命,國內面臨著嚴重危機,解放農奴已經成大勢所趨。同時,俄國面臨著克裏米亞戰爭的失敗和農民運動的高潮,為了防止革命爆發,挽救封建統治,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迫進行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

    美國

    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兩种經濟制度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北部需要大量自由雇傭勞動力,南部奴隸主卻把幾百萬黑奴禁錮在種植園內;北部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業原料,南部奴隸制經濟卻具有殖民地經濟性質,産品多輸往英法等其他歐洲國家;北部需要南部作為商品銷售市場,一貧如洗的黑奴卻無力購買任何工業産品;北部資産階級需要提高關稅以保護自己的工業,控制聯邦政府的南部奴隸主卻極力降低關稅,以購買廉價的外國商品。上述矛盾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以及領土的擴大,廢奴運動的發展和黑人反抗鬥爭的加強而日益激化。

 

“廢奴”前農奴數

    中國西藏

    中國西藏的農奴人數約100萬,約佔西藏地方總人口的9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地區總人口為114.09萬)。

    英國、法國

    11世紀“末日審判”調查時,英國維蘭(農奴)人數為10.9萬人,佔統計人口的41%,到13世紀,佔全國戶數的三分之一。

    普魯士

    30年戰爭進一步推進了農民農奴化的過程,更多的農民變成了農奴。

    俄國

    1811年,農奴佔俄國總人口的58%,到了1858年則下降為44.5%(依據布盧姆的説法,1851年俄國總人口為6700萬)。

    美國

    美國南部的黑奴達到400萬左右,約佔總人口14%(在內戰前夕,也即1861年,當時美國總人口約3100萬)。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