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卓瑪:苦盡甘來 安享晚年

時間:2009-04-08 15:26   來源:西藏日報
  在班久倫布村,當年的朗生,如今大都生活在帕拉莊園附近,安享晚年。

  78歲的邊巴卓瑪,曾是莊園的朗生,而他的老伴,76歲的米瑪次仁,也是莊園的朗生。二位老人相依相伴,從奴隸到主人,可謂苦盡甘來。

  在二樓的客廳裏,和煦的陽光正從窗戶透射進來,灑在老人滿是皺紋的慈祥的臉上。老人慢慢地向我們講述起她在帕拉莊園中的經歷。

  老人説,她是從11歲起就在帕拉莊園當朗生,從一開始接觸紡織活,從給別人當下手到後來自己獨立捻毛線。

  “捻毛線每天都要完成規定的任務,用現在的計量單位換算,當時每天要完成大約10公斤的任務量。如果白天完不成任務,晚上還得加班繼續幹。”

  聽説邊巴卓瑪是當時莊園中捻毛線是捻得最好的。對此,老人並沒有顯示出一種優越感來,只是輕描淡寫地笑了一下而已。和其他的朗生一樣,邊巴卓瑪同樣也得完成規定的任務。

  老人説,她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在勞作時間,除了上廁所外,沒有片刻休息的。如果管家發現有偷懶的行為,輕則扣除勞動報酬,重則還要遭受一頓毒打。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同樣的勞作,就這樣,老人一直捱到了西藏民主改革。

  “和老伴米瑪次仁是在莊園裏認識的。他是莊園裏的馬伕。當時兩人互相覺得對方順眼,經過莊園主同意,就結婚了。”

  “我們結婚後,一共生養了五個子女。其中二個子女就是在朗生院裏生的。他們和我一起住在朗生院裏的一間小黑屋子裏。”

  

  資料圖片:位於帕拉莊園對面的低矮、陰暗、潮濕的土屋就是昔日帕拉莊園的朗生院(2008年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邊巴卓瑪的五個子女都早已成家立業,老兩口和大兒子住在一起。如今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老人説,只要身體好,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每天悠然自在,白天出來曬曬太陽,到村子四處走走,看看又發生了什麼新鮮事,或又有什麼樣的新變化;晚上看下電視,聽聽音樂,安然入睡。

  8頭牛,2匹馬,30多只羊,一年家庭現金純收入至少有5000多元。

  這幾年,家裏不僅購買了拖拉機,還安裝了自來水……對這樣愜意的生活,老人説,在她做朗生的時候做夢都不敢想。

  房屋在經過三次維修後,從一層變成二層,從一間變成十間,現在已經是寬敞明亮。就是院墻還不夠牢固,大兒子國吉在喂完牲畜後,正在靠院墻的牛棚頂上忙碌的收拾一些東西,他計劃再翻修一下。

  辛勤的勞動人民始終不會忘記自己的“本色”。在採訪老人時,記者看到,一個毛線轱轆就放在一個墻角,順著記者的眼神,老人也似乎像明白了什麼,於是移動過去,一連串熟練捻毛線的動作,讓我們一行驚嘆不已。

  老伴米瑪次仁已經到外面去了。當我們還想向他了解當年在莊園的經歷時,翻譯説,老人已經耳聾了。因此,我們也不好意思打擾。

  採訪將要結束,我們一行都有一個共同提議,就是能否讓二位老人坐在一起留個影,以作紀念。大兒子高興地同意了,到外面特意把父親找了回來。在二樓院子中央,溫暖的陽光下,二位老人坐在一起,面對照相機,都笑得合不攏嘴,他們真的很開心。

  相信,這一笑,將是他們一生幸福時刻的見證。(王傑學 涂顯峰 王傑 陳林)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