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頓珠:從農奴到村支書

時間:2009-04-07 13:08   來源:西藏日報

  三月的乃東,一派生機盎然。從澤當鎮出發,沿著筆直的柏油馬路行進不遠,就到了克松村。拐進克松村的路口,“克松:西藏農村第一黨支部”的牌子便映入我們的眼簾。

  

資料圖片:現在的克松居委會和居委會黨支部(圖片來源:西藏日報)

  在村委會,記者見到了索朗頓珠。瘦瘦的個子,古銅色的皮膚,戴著一頂皮禮帽,66歲的索朗頓珠老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幹。

  “我感覺現在就像生活在天堂。”索朗頓珠説。確實,沒有什麼能比他更能感受到新社會、新生活帶給他的幸福。

  1943年生於克松莊園的索朗頓珠,世代都是舊西藏大貴族索康旺青格勒家的農奴。“我8歲就開始替領主幹活,雖然年紀太小做不了什麼,但是因為有明確規定農奴8歲就要做工,如果我不肯去,爸爸就會把我背到幹活的地方。我們每天清晨幹到天黑,一天糧食只有半斤糌粑,幾乎天天挨打。”

  索朗頓珠説,過去當農奴時,一年到頭衣不蔽體;現在老百姓夏有夏裝,冬有冬服。過去吃的只有糌粑和藏面,現在的面都是用機器加工的。

  

資料圖片:克松村村民走在寬敞的水泥路上(3月23日攝)。新華社發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後,我家和西藏百萬農奴一樣翻身得解放,享有了充分的政治經濟權利。家裏11口人,分得了1公頃多的耕地、1匹馬、2頭毛驢和1頭牛。”1987年,索朗頓珠被全村村民選為村委會主任,後來又當上了村支書,家裏新蓋了8間房子,飼養了3頭奶牛、1頭牦牛、13隻綿羊和4頭豬。還買了彩電、立櫃、藏式櫃等家電傢具。現在全家7口人,去年,全家總收入達到6.4萬元。

  

  資料圖片: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的一名農民開著農用拖拉機從克松村口經過(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格桑達瓦 攝

  索朗頓珠笑著説,“我現在的生活水準在全村也就屬中等。克松村現有202戶、1700多人,每戶都蓋了新房,每兩戶就有一部手扶拖拉機。全村還有100多臺小型收割機、播種機、脫粒機等機器設備,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

  “這輩子令我最高興和自豪的是,我連續3屆參加縣人代會議。在我家的客廳內,迄今仍挂著我出席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證。”索朗頓珠高興地説。(李文健 梁軍)

  

  溫暖的太陽升起來——西藏民改第一村五十年變遷

  “土地的命根子是水,人的命根子是土地。過去我們的命根子操在貴族老爺的手裏,活著像是牛馬,現在我們感受到‘吉衛尼瑪夏松’(溫暖的太陽升起來了),共産黨來了苦變甜呀!”

   已經73歲的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克松村的其加老人日前激動地告訴記者。

  從奴隸到主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變遷

  當記者採訪克松居委會原黨支部書記索朗頓珠時,他回憶説:“我從8歲開始就在克松莊園裏為農奴主幹活。當農奴的時候,一般是早晨五點半起床,一直幹至晚上三點半收工,一天的報酬只有1升糌粑。農奴的孩子生下來就屬於克松莊園,到8歲就開始幹活。”

   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克松莊園的農奴主不但佔有土地和農奴的人身自由,還設各種酷刑和監牢摧殘農奴。今年68歲的克松村農民洛桑曲達説,曾先後親眼看到15個青年男子被農奴主活活打死,他的父親也是被農奴主活活打死的。舊西藏,在路上遇到農奴主時不行禮(摘帽、鞠躬)而被綁在柱子上的、挖眼的、活活打死的也見過。

  走進克松村:體驗“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喜悅

  在民主改革前,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克松村是西藏大農奴主索康旺清格勒的莊園。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克松村是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子。現在的克松村有210戶、830名村民,多數人都住上了二層小樓。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