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門巴族老幹部扎巴丁增:多雄拉雪山作證

時間:2009-03-18 15:28   來源:西藏日報

  “從墨脫的大山裏走出來,在黨的培養下,我逐漸成長為一名當家作主的門巴族幹部,這是民主改革帶給我們門巴族群眾福祉的鮮明體現。”人大林芝地區工委原副主任扎巴丁增感慨地對記者説。

 

   1959年進行的民主改革,使西藏百萬農奴不僅翻身當家作主,各民族群眾也在政治地位上獲得了真正的平等,成為社會主義新中國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68歲的門巴族老幹部扎巴丁增見證了這一切,屹立千年的多雄拉雪山見證了這一切。

  多雄拉雪山的悲苦記憶

  1941年,扎巴丁增出生在墨脫縣背崩鄉的一個普通差巴戶家庭,歸屬於距離家鄉有千里之遙、位於拉薩的色拉寺管領。

  “當時,我們種的土地都屬於色拉寺,色拉寺專門在墨脫設立了機構進行徵稅。”扎巴丁增告訴記者,色拉寺在墨脫設立的管理機構,實際上就是一個宗本。宗本是色拉寺派駐墨脫代表的稱呼,每隔三年輪換一次。“當時的宗本名字叫強巴麥朗,那時候墨脫連馬道都沒有,強巴麥朗要出行的時候,都是由一個人背著他走。”扎巴丁增説。


 

舊西藏實行著一種殘酷的農奴制度——“人背人”的差役。(資料照片) 新華社

 

  位於大山深處的墨脫,是門巴、珞巴族群眾的聚居地,要與外界聯繫,必須翻越位於米林縣與墨脫縣交界處的天險多雄拉雪山。“舊西藏門、珞群眾繳納的稅太多了,基本上是産什麼就有什麼稅。不僅如此,每年年底的時候,繳稅的人們還要自己背著一年的稅賦翻越多雄拉雪山,運到位於現在米林縣的派鎮去。到了派鎮,徵稅官還要吹毛求疵,動不動就上刑具,進行懲罰。”

  然而,這些在扎巴丁增看來都還不算最殘酷的,最痛心的是,年底正是大雪封山的時候,翻越多雄拉前去繳稅的人們經常會掉進山澗深溝,永遠葬身在雪山谷底。

  工作隊救苦救難三件事

  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後,共産黨的第一個工作隊進駐墨脫。

  工作隊剛進入墨脫為門巴、珞巴族群眾做的三件事,讓扎巴丁增一輩子都銘記在心。墨脫氣候炎熱,夏季經常會滋生傳染病,造成人群大面積感染和死亡,工作隊首先為群眾送去了醫藥。看到群眾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工作隊又為群眾發放了農貸。

  “最主要的是第三件,通過與舊西藏地方政府協調,工作隊徹底解決了墨脫群眾祖祖輩輩翻越多雄拉繳賦稅的問題。”扎巴丁增回憶説,因為還沒有進行民主改革,墨脫工作隊就通過當時的西藏工委多次與舊西藏地方政府協商,建議把工作隊所需要的糧食和其他必需品與色拉寺所要徵收的稅抵扣,由西藏工委在拉薩直接代墨脫群眾向色拉寺繳稅。

  1956年,在黨的培養民族幹部政策下,年僅15歲的扎巴丁增毅然翻越多雄拉雪山,走出墨脫,先後到拉薩和內地求學。

  再翻雪山建設家鄉

  1956年底,扎巴丁增來到西藏幹校(現西藏大學前身)接受教育,後來又轉入西藏公學(現西藏民族學院)學習郵電專業,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61年,扎巴丁增學成歸來,先後到拉薩市郵政局、林芝地區郵政局、林芝縣團委等單位工作。1982年,他被任命為墨脫縣縣委副書記,他又一次翻越多雄拉山,回到家鄉,為家鄉建設貢獻青春。
  這是自少年時代走出墨脫之後,扎巴丁增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回家,時間已過去26年。扎巴丁增至今還記得當時複雜的心情:“看著熟悉的多雄拉,我心裏感慨萬千。在舊西藏地方政府人員的序列中,門巴人只能做隨從。而今,我是以一名黨培養出來的民族幹部的身份回到墨脫,親自參與墨脫的經濟建設,這是多大的跨越啊!”

  他接著説:“隨著扎墨公路的即將建成,墨脫人民再也不用翻越多雄拉了。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墨脫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張明海)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