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上的水準地帶分異——兩條軸線看差異

時間:2009-03-19 15:04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江孜縣油菜田

   在中國東部濕潤季風區內,受緯度條件的制約,從南到北溫度條件差異明顯,形成了由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至寒溫帶等不同的溫度帶,反映在自然景觀上則表現為由赤道雨林至寒溫帶暗針葉林的變化。在中國溫帶範圍內由於水分狀況的差異,從東到西由濕潤至乾旱,表現為自森林、草原而至荒漠的更疊。那麼,在高原上除了上述垂直自然帶的不同外,水準方向上的分異又如何呢?

  在地域廣袤的高原範圍內,太陽輻射因素的影響是南北不同的,主要表現為溫度(年平均氣溫、最暖月平均氣溫等)從南到北遞減,而垂直自然帶界線也沿同一方向降低。以位於高原東部的邦達(北緯30)和木裏(北緯38)為例,兩地高程相近(海拔約4100米),邦達年平均氣溫2.7℃,點0℃天數為214天,而木裏分別為-57℃和107天。對比青藏高原南北緣山地森林上限和雪線的海拔高程,南緣中喜馬拉雅南翼山地的界線比高原北側祁連山中段北翼分別高出600~1000米左右。但是高原上溫度要素的空間分佈卻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出地勢結構和海拔高程的影響,即位於高原西北部海拔高的羌塘北部和崑崙山是寒冷中心而其周圍則趨於溫暖,所以高原上的自然景觀並不是簡單的表現為一般的緯向地帶變化,而與地勢結構及大氣環流的影響有密切聯繫。

 

芒康縣納西族民族鄉農居

   為了説明這種區域分異,我們選擇兩條自然地理剖面來分析高原的南北差異和東西變化。一條剖面是沿東經95從南到北穿越高原。從炎熱潮濕的阿薩姆平原向北攀登東喜馬拉雅山脈,南翼山地降水豐沛,植被垂直帶以熱帶常綠雨林和半常綠雨林為基帶。往北經念青唐古拉山東段至怒江上游谷地,這裡海拔升高、氣候溫和,降水稍減,山地森林植被以針葉林為主,由連片成帶變為斑塊狀分佈,植物種類自南而北逐漸貧乏,優勢成分也有不同。至唐古拉山脈兩側,地勢更高、氣候寒冷,森林消失而代之以高寒灌叢草甸。往北到青海,為長江河源的青南高原,降水更少,以高寒草原為主,越過崑崙山則是柴達木盆地,這裡降水極少,為荒漠植被,而從阿爾金山,祁連山往北則與溫帶荒漠區相連。這一剖面的大致趨勢是由濕潤至乾旱,從森林——灌叢草甸——草原,乃至荒漠。

  從東到西的變化可由沿北緯32的自然地理剖面為代表。東部橫斷山區以山地針葉林為主,向西過渡為怒江河源的丘狀高原,為高寒灌叢草甸佔優勢,隨後為幅員廣闊的羌塘高原,屬半乾旱氣候,廣布著高寒草原植被,再往西越過昂龍崗日則為山地荒漠和荒漠草原為主的藏西阿裏地區,與高原西緣克什米爾的山地亞熱帶森林草原及灌叢草原毗連。這一剖面也反映出自濕潤至乾旱的區域變化。

 

荒漠草場

  因此,從整體上看,高原的地勢格局與大氣環流特點決定了高原內部溫度、水分條件地域組合的不同,有著明顯的水準變化,呈現出從東南暖熱濕潤向西北寒冷乾旱遞變的趨勢。在自然景色上表現為由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帶狀更疊。和中國大陸自東南到西北從森林——草原——荒漠的經向地帶件變化規律十分相似。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