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文化教育-五洲同慶中國春2009-外國類似春節的節日
 
感恩節
 
 
  來源: 台灣網綜合整理      日期: 2009-01-21 08:23

 

  在美國,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舉國同慶的感恩節,規定從這一天起休假三天。即使遠在異鄉的美國人也都要在節日前趕回去與家人團聚,共慶佳節。美國人對感恩節重視的程度,堪與傳統的盛大節日-耶誕節相比。

  為什麼叫感恩節呢?追根溯源,感恩節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特別是和玉米的種植有十分密切的關係。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國清教徒難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號”木船駛往美洲。他們在疲勞、饑餓、寒冷和疾病的襲擊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後到達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當時正值冬季,氣候嚴寒,田野寂寥。當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貯藏越冬的玉米和馬鈴薯,送去獵獲的野鴨和火雞。春天來了,印第安人教他們種植玉米和南瓜,飼養火雞。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親密的友誼。這年秋季玉米豐收,移民們舉行了豐盛的感恩會,用烤火雞和玉米糕點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帶著各種玉米製品、烤火雞、南瓜餡餅、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漿等參加晚會,人們歡唱歌舞,通霄達旦。以後在每年玉米收穫後的11月底,定居在這裡的白人移民都要舉行感恩會,家家烤火雞,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長
此以往,這種感恩會就成為一種慣例。但是,當時感恩節的時間並不固定,直至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佈把感恩節定為全國性的節日,號召人民同心同德,為美國的繁榮昌盛作出努力。為了紀念感恩節,在普利茅斯城的薩摩特大街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移民先驅者紀念碑。高達10米的乳白色先民雕像,搭著披肩,手指蒼穹,在四塊大理石浮雌上描述了到普利茅斯未的第一批移民的故事和感恩節的淵源。現今,玉米製品仍然是歡度感恩節的不可缺少的食品之。

 
編輯: 董潔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