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鄉梅花拳

時間:2013-07-03 15:54   來源:邢臺市政府網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異彩紛呈,北有少林拳,南有武當派。然而鄒宏義所創立的梅花拳深深植根于平鄉大地,輻射世界五大洲,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十幾個省份,堪稱中華武術百花園中一朵奇葩,時至今日仍煥發著勃勃生機和活力。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平鄉縣委、縣政府在該縣後馬莊村舉辦了中國平鄉第十五屆梅花拳聯誼會大會,迎來了眾多的武林界著名人士和武林精英紛紛獻藝,諸多門派,相互交流,場面之宏大,盛況空前,以此弘揚民族文化,紀念梅花拳始祖鄒宏義。 

  一、梅花拳的淵源 

  十六世紀中葉,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少數民族的鐵騎踏入中原大地,而明朝遺臣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在長江以南擁立皇族建立起幾個小朝廷與清兵對抗,由此江南開始陷入長達二十年的連綿戰火,就在此時一個武術天才在江蘇徐州的銅山縣呱呱墜地,此人就是梅花拳始祖鄒宏義。鄒宏義原名鄒詎亮,字魁陽,客居江蘇徐州銅山北街,有鄒氏家譜雲:“我鄒氏本是北直順德人在先元順帝時,始祖為元內臣,至洪武年間始祖改元而為明臣輔理有功,承蒙皇上洪恩,欽賜世襲一等指揮職。鎮守江南徐州府,代代相傳。遂寄籍徐州而家焉。”鄒宏義的曾祖父名鄒養浩,字完宇,名登一榜,初任徐州府教諭,後升山東常清縣令,又升山東兗州府同知,又坐升兗州府太守,祖父諱業美,字景元,父名鄒宗孟,字簍裏。宏義幼時,家人本想讓其讀書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未能成名,加上當時清兵與南明朝的連年征戰,亂世蒼茫,國家離亂,宏義便習起武來。開始通過拜師和家傳武功相結合習練。大約在崇禎末年,宏義在山坡上練武時巧遇武林高人張三省,張三省把宏義所練的拳術中不足之處,一一指點,並把自己練武的要領、套路、動作等秘訣傳授給鄒,鄒當即叩拜張三省為師。宏義天資聰慧,極具悟性.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四方雲遊,走訪高手,切磋探討精心錘鍊,(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歷數載風霜雪雨,將張三省傳授的拳法與家傳武功相結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陰陽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練,創出了一整套別具一格的拳路。其拳分作樁步五勢,宛若梅花鬥雪怒放,行步三法似梅花枝幹穿插交錯,臨風婆娑。樁步為靜,靜如處子,行步為動,動若脫兔,動靜結合,相得宜彰。又多在梅花樹下練武,遂故命名為梅花拳。“梅花拳”簡稱“梅拳”,因過去練功在木樁上練習,所以又叫“梅花樁”。全稱“幹枝五勢梅花樁”,後來由於時代變革,栽樁百根以上,造價高,又費事,後改為以磚代樁,再後來乾脆在地上演練,故又叫“落地千枝梅花拳”。“梅花拳”是我國武術中著名的優秀拳種之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強身健體、舒筋壯骨、祛病延年的實際效用。技擊擒拿都有特殊的招式,防身健體更是得心應手,加之武德高尚,尊大讓小,謙虛忍讓,雖有武功彰其外,實有文德居其內,歷來深受人民的愛戴,實是中華武術寶庫中的絢麗瑰寶。 

  二、梅花拳的傳播與發展 

  清朝初年,鄒宏義的武功已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俠義心腸,熱愛百姓,決定將自己所創立的梅花拳,推向社會,以傳後人。於是離開徐州到開州今河南濮陽”>收徒授藝,在此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等為徒。因鄒宏義功法極高,功力很強,拳術精湛,很快使梅花拳在開州傳播開來,四方傳教,名震武林。時隔不久,鄒宏義向弟子們提出辭行北上,一方面傳授拳術,另一方面尋找故里,思想上露出落葉歸根之意。高徒蔡光瑞看師傅年事已高,多有不便,便代師北上,尋找故里。蔡光瑞一路北上,一邊打拳收徒,一邊尋找師傅祖籍。蔡光瑞首收河南內黃八里莊楊炳清康熙壬辰科式探花為徒,繼而信馬遊韁,一路北上,打聽鄒師傅祖籍家鄉。一日來到平鄉縣城,恰恰過廟會,四面八方,人如川流,涌向平鄉城裏,光瑞找了一片空地,亮拳獻藝,耍開大刀,呼呼生風,只見刀光不見人影,觀者裏三層外三層,越聚越多,人人叫好。可就是沒有學藝的,因許多愛武之人看他穿戴是大戶人家,供養不起,無法招待,所以不敢前來學藝。這時一個賣豆腐的窮人叫張復,看蔡光瑞的拳神奇絕倫,躊躇多時,便大膽向前深施一禮,言欲有拜師之意,蔡觀其人雖清貧卻是忠厚之人,便應允,後隨徒張復來到後馬莊家中。蔡光瑞一邊傳張復武藝,一邊幫助張復磨豆腐,許多鄉親見蔡師傅平易近人,容易接觸,紛紛前來拜師學藝。蔡光瑞在後馬莊張家一晃就是幾年,仍沒有找到鄒師傅故里的下落,整日心事重重,張復見此景便向蔡師傅説:“師父,我有句話不知該講不該講,師爺祖籍是順德府,這麼長時間也打聽不著下落,我們這裡就屬順德府管轄,就在我村買片宅子蓋上房,也算完了他老人家的心事,不是一樣嗎。”蔡光瑞聽著有理,與眾弟子商議,決定在此地為鄒師傅置房一處,了卻師傅思歸故里之願。清康熙乙酉年,為迎師祖到來,一切置辦完畢。同時派平鄉縣停西口弟子車進德、平鄉縣東田莊弟子徐進德、南和縣鄭莊弟子鄭玉德三人,日夜兼程,南下徐州將鄒宏義迎請到平鄉縣後馬莊村,這就是武林界傳為佳話的“三德”請師。之後,鄒宏義便定居於此設拳場收徒傳藝,由此,平鄉縣後馬莊村遠近聞名,人來如織,周邊數十多個縣以及山東、河南眾多的愛武之士雲集後馬莊村,拜師學藝。font-數年後,鄒宏義之子鄒文聚思父心切,隨率全家北上後馬莊村尋父,時鄒宏義已故,文聚在其父墓前祭奠之後,定居下來,繼父業把梅花拳推向冀、魯、豫三省。鄒宏義之孫鄒克誠,承祖父遺志,專心推廣梅花拳,四處傳教,廣收門徒,梅花拳的發展席捲全國,有鄒克誠碑文記載:“鄒克誠文武雙全,以言武略,為國所正宗,足而輔世而強國,以言文教,化周易為神奇,可以測往而知來,支脈相傳淵源有諸,受其教者十數百,被其德者億萬家”。>至今梅花拳弟子遍佈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十幾個省份,梅花拳享譽世界武林。 

  三、梅花拳在歷史時期的影響和作用 

  梅花拳歷經幾百載風雨,是和鄒宏義創立之初所崇尚的中國傳統儒家、武術相結合思想分不開的,他教導梅花拳弟子習武如作人,孝敬父母,尊師愛徒,濟眾生,禦邪惡,為國爭光,為民謀利,梅花拳的這一武德自鄒宏義開始不斷的被後世傳人發揚、光大。清康熙年間,梅花拳五世傳人楊炳(武探花),更是整理出梅花拳弟子《五戒》、《五要》、《習武規矩十二條》。至此梅花拳傳授弟子的不僅僅是樁步、行步的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傳統文化精髓。所以,今已傳十七世,經久不衰,名家輩出,影響頗大。梅花拳第五代傳人河南內黃縣八里莊楊炳,康熙五十一年武探花,康熙帝侍衛,在朝競技獲勝,因此,梅花拳名振京城。梅花拳第十四代傳人河北威縣沙柳寨趙三多領導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他在清朝腐敗,民族受辱的危機時刻,揭桿而起,高舉愛國反帝旗幟,同洋人展開浴血奮戰,展示了中華民族英勇氣概,使列強聞風喪膽,雖然最後遭到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的殘酷鎮壓,但梅花拳弟子趙三多和他所領導的義和團運動,書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的一頁,永遠被載入史冊。一九三四年在中國共産黨的組織領導下,以平鄉梅花拳弟子為骨幹發動的鹽民暴動,聚眾萬餘人,手持長矛大刀,肩扛土槍土炮,浩浩蕩蕩的同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武裝鬥爭,為我黨組織發動的冀南暴動揭開序幕,革命的火種在平鄉大地迅速傳播開來。”>一九四三年,冀南軍區政委楊秀峰,司令員呂正操組織的以梅花拳弟子為骨幹的冀西抗日大隊,招兵司令梅花拳第十代傳人丁老卜,十二代傳人張老換等為抗擊外來侵略招了大批士兵,僅馬莊村就有張保群、王孟冬等七人參加,深入敵後英勇奮戰,抗擊日寇,保衛中華。總之,數百年來梅花拳育出的眾多仁人志士,尤其在中國近代、現代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為人類解放事業做出了光輝的業績,譜寫了無數抗敵愛國的輝煌篇章。 

  四、梅花拳走向盛世 

  青山不老,綠水悠悠,幾百年來,梅花拳這一高深的優秀拳種深受國內外習武之人的喜愛,武林界對此也特別重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河北省前武協主席南仆同志,受國家武協委託,挖掘整理“梅花拳”這一寶貴遺産,他費了三年多的心血,跑遍了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經三訪平鄉縣,直到一九八四年冬,終於在平鄉縣後馬莊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他如獲珍寶,備辦了祭品畢恭畢敬地祭奠了師祖,受到了廣大梅花拳弟子的信賴和擁戴。弟子們獻出了絕不外傳的“梅花拳世譜”、“鄒氏家譜”等重要文獻。他還在為紀念鄒師祖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梅花拳為國為民的重大貢獻。 

  年座落在平鄉縣後馬莊村的鄒氏墓群被河北省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副省長王祖武同志親筆題詞“梅花拳聖地”。 

  同年七月河北省體委、河北省體育總會命名平鄉縣為“河北梅花拳之鄉”榮譽稱號。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義和團研究會會長陳振江先生為“梅花拳師祖之墓”題詞。平鄉縣梅花拳受到原國家體委副主任、亞洲武術聯合會主席、國家武協主席徐才同志四次親臨平鄉視察指導梅花拳武術文化。<,徐才同志參加了平鄉縣舉辦的舉世聞名的中國平鄉梅花拳第六屆聯誼會,發表了重要講話。並題詞“梅香飄萬里,拳藝傳四方”。省、市體委領導光臨本屆聯誼會,《中國體育報》、《武魂》雜誌、《河北日報》《邢臺日報》、《北京電視臺》、《河北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專題報道。為提高平鄉知名度,促進平鄉發展做出了貢獻。 

  時至今日,據不完全統計,世界各地習練梅花拳有一千多萬人,梅花拳名揚四海,弟子遍天下,新人輩出,代代相傳。 

  到平鄉縣後馬莊村鄒氏墓群祭祖,為海峽兩岸團聚,為祖國統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梅花拳第十七代弟子中國歌劇院院長于建、梅花拳第十六代弟子中國公安大學武術教授韓建中、梅花拳第十七代弟子,少林寺主持方丈’釋永信等諸多名家,為梅花拳在武林界贏得了顯赫的地位。平鄉縣做為梅花拳之鄉,習練此拳蔚然成風,有十萬人之多,並多次派代表隊參加迎接香港澳門回歸和其他慶祝活動,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年平鄉梅花拳代表隊參加歐、亞地區武術交流大會,榮獲了梅花拳傳統套路一等獎。年在北京武術交流大會上,平鄉縣武術學校榮獲了梅花拳傳統套路一等獎,刀、棍術獲金質獎。, 

  香港《中國功夫》雜誌社總編梁偉明一行在縣委及市、縣文體部門負責同志的陪同下,到平鄉縣後馬莊考察梅花拳。 

  在鄒氏墓地前,一群英姿勃發的少年,迎著冉冉升起的太陽正在習武,仿佛歷史的畫卷獵獵展開,梅花拳自創立至今已歷數百載滄桑,世事變遷,逝者已矣,然而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紮根平鄉這塊熱土,正在被不斷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在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更賦予了許多新的內涵,梅花拳定會走向輝煌。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