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提升文化事業效率 加強內容産業建設

時間:2010-11-09 15:02   來源:人民網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為更好地學習貫徹《意見》精神,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

  重視多種層次類型的文化建設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可分為哪些類型?我國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面臨哪些挑戰?陳少峰表示,當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促進了文化建設,取得了重要成果,未來前景廣闊。但是,文化體制改革需要拓展深度和廣度;同時,注意不同層次類型的文化發展和建設。

  陳少峰説,文化建設可視為文化應用領域的發展,包括五個主要部分即積累型文化、提升型文化、支撐型文化、滿足型文化和競爭型文化。所謂積累型文化,就是在自然文化積澱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傳承傳統的文化精華,針對未來文化發展進行必要的積澱,如奢侈品和設計能力的積澱、優秀價值觀的弘揚。但是,傳統文化只能作為資源基礎,不能替代當代文化的積累和發展。

  所謂提升型文化,也就是精英文化和主流價值,以及公民的文化素質,需要持續提升。所謂支撐型文化,是制度文化和支撐發展的文化,如法治和商業文化,這方面需要進一步重視和推動。例如,三鹿給中國的國家形象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所謂滿足型文化是指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和文化産業,這個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所謂的競爭型文化是指一個機構、一個城市或者國家在軟實力競爭方面的地位,這方面需要加大文化建設。

  陳少峰表示,文化體制改革促進了文化建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特別是國家重視軟實力、事業轉企改制、培育市場,國家政策和金融支援發展文化産業和提升文化競爭力等方面都具有新的發展,而且未來前景廣闊。

  陳少峰説,當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主要面臨的問題是,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需要拓展,在推動文化産業發展方面需要重視傳媒的變革,對廣電中的事業和産業進行分流發展。需要培育市場主體才能形成國際競爭力。

  另外,轉變觀念也很重要。發展文化需要重視以上不同層次的發展,而不能僅僅重視提升型文化或者僅僅依靠老祖宗帶來的文化積澱。向歷史回歸、祭祖、場館浪費、跟風等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主要是觀念陳舊造成的。

  文化建設的方法論轉型

  曾幾何時,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遠遠滯後於經濟體制改革,文化産業領域普遍呈“小、弱、散”狀況,文化産品匱乏,進口遠遠大於出口,現實中充斥著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舶來品和替代品。廣大文化工作者常常感到困惑,為什麼身為文化資源大國的中國卻是文化産業小國?陳少峰表示,中國的文化産業發展,需要進行方法論的轉型,並加強對國際文化産業的競爭力。

  而在陳少峰看來,中國雖然歷史文化悠久,但是稱不上文化資源大國。因為文化資源中的第一資源是人力資源,而我國人力資源中的高端人才開發和培養處於初始狀態,缺乏高端人才,也就缺乏製作精品的能力。

  此外,陳少峰表示,我們國家文化産業的弱點是內容産業比較弱,文化製造業比較強。這説明我們一直是以製造業為主來經營文化産業,這是一種方法上的弱勢。

  隨著持續化的文化體制改革,我國正在釋放出文化生産力的活力,今後文化內容産業的競爭力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們對於國際文化産業競爭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僅僅依靠照搬傳統文化題材、忽視家庭文化産業,是難以形成國際化品牌的”,陳少峰説。

  提升文化事業效率和內容産業的競爭力

  目前我國國有文化事業和民營文化事業發展狀況如何?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發展有何貢獻?

  對此,陳少峰表示,文化事業方面在基礎設施和公民基本權益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場館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文化事業機構整體上缺乏戰略目標設計、績效考核和效率意識,機構官僚化現象比較突出。今後主要應當圍繞如何提升文化事業的效率來深化改革。

  “應當出臺相應政策鼓勵民間和企業參與文化藝術事業的投資和資助活動。各類民間博物館可以集中打造私人博物館城”,陳少峰説。

  長期以來,制約文化發展的體制弊端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的性質相混淆,事業的職能和企業的功能相混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如何著力解決這個體制弊端?

  對此,陳少峰認為,傳媒壟斷制約了內容産業的收入和競爭水準,因此應當進一步開放。一方面,對傳媒進行事業和産業的分流,比如教育電視臺應當是純公益的,中央電視臺應當區別為國家臺純公益和産業集團兩大類別。

  另一方面,應當允許民營資本參與傳媒平臺的建設和投資,適當地進一步開放民營傳媒産業。

  文化與科技雙驅動的時代

  金融支援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文化在推動經濟發展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中又有何特殊作用?陳少峰表示,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文化與科技雙驅動的時代。因此,一方面要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文化産業來提升製造業。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需要重視文化的支撐作用,特別是在企業文化、品牌、企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企業社會責任以及高端産業的文化提升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努力。

  同時,陳少峰認為,既要重視經濟增長,也要重視公平分配,尤其是要重視人力資源,提升人力資源的價值,同時重視窮二代問題的解決,避免弱勢群體陷入惡性迴圈。

  新形勢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必須加強文化戰線領導班子建設,加強文化事業、文化産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如何加強文化戰線領導班子和人才培養?

  對此,陳少峰表示,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産業發展結合起來考慮,可以確立如下目標:

  第一是行政一把手要綜合推動文化、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第二,將文化産業管理作為一級學科。第三,既然文化産業是戰略性産業,主管經濟和文化的各級官員應當接受系統的培訓。第四,著力培養文化産業的高端人才,尤其是開放文化産業MBA和EMBA。第五,文化事業的人員應當進行系統的文化、文化事業管理和文化産業的培訓。第六,政府扶持文化産業資金中的專項資金不能都用以補貼産品,應當拿出一大部分來培訓教師、企業家和各類從業人員。

  加強法制建設是解決文化工程的關鍵

  文化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産業屬性,作為繼經濟體制改革之後又一次涉及全局性的深刻變革,文化體制改革與經濟、政治、社會領域的改革密切相關,既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築的某些領域,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如何積極充分地調動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做好這項系統工程?

  陳少峰説,文化自身是個系統工程,要建設好文化這個系統工程,首先,不能僅僅局限于主流價值,還要關注如何讓青少年在娛樂中接受文化提升。因此,傳統的寓教于樂應當改變,在教育中應當培養素質和想像力,在娛樂領域不能簡單説教,可以向好萊塢動畫電影的價值取向學習。

  其次,在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播時,更應當重視中國當代文化的提升和傳播,避免被視為歷史文化很豐富,當代文化不足取的結果。

  再次,需要重視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和選擇的多樣性,並且把引導性和滿足性結合起來。

  又次,加強法制化建設是解決文化內外部系統工程的關鍵,特別是結合文化活動中所涉及的廣泛的社會影響,建立法制化的管理體系,解決智慧財産權保護。逐步減少行政命令,發揮法制化管理的作用,嚴厲打擊某些SP欺詐和各種不法活動。

  最後,建立文化領域的分級管理機制,避免公共文化領域因低俗化現象而採取過多的行政干預。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