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人民網]北京文博會啟示錄:從創意到生意 從創業到大業

時間:2010-11-09 14:59   來源:人民網

  “文化創意産業已經成為中國一個領先的産業,北京的文博會是最好的證明。” 世界地球基金會理事會聯合創始人、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莫裏斯 斯特朗説。

  “中國文化創意産業在推動全球的文化變革。”波蘭前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著名經濟學家科勒德克説。

  “文化創意産業,是我們和中國以及世界新的共贏機會。”孟加拉國文化部部長普羅蒙德 曼金説。

  “中國文化創意優勢,會給世界創意經濟帶來本質的變化。”英國體育與休閒産業組織主席布萊恩 雷奧納德説。

  “前十年是中國經濟崛起的時代,後十年是中國文化與創意崛起的時代。”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創意司代司長迪米特 甘特雪夫説。

  這些從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傳來的聲音,匯成一句話,就是:這是一個中國文化創意的時代。

  迎接這樣的時代,中國需要給創意提供一個大平臺,一個大通道,為創意者、設計師和企業尋找更多的機會。連續舉辦了四屆的中國北京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北京文博會)則擔當起這一責任。

  11月29日,第四屆北京文博會在一片收穫的喜悅中落幕。據北京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本屆文博會直接投資于影視製作、動漫遊戲、演藝娛樂、數字內容等領域的産業合作項目在簽約總金額中佔據絕大部分比重,反映出中國文化創意産業已從初期的探索、培育邁入開花結果、加速發展的新階段。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專業人士、普通觀眾,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春天已經到來。

  北京文博會正逐漸成為展示中華文化實力的重要平臺之一。

  政府:當大業一樣重視,當主業一樣扶植

  今年九月,隨著我國《文化産業振興規劃》的頒布,文化創意産業上升為一個國家戰略,一項發展大業。第四屆北京文博會,是《文化産業振興規劃》頒布後舉辦的第一個國家級大型文化創意産業交流與合作盛會。

  文化創意産業,幾年前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裏還是一紙概念,幾年後已經在國際金融危機大環境下逆勢而上,步入了黃金髮展期,為“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提供了良機。為了搶抓這一機遇,北京、上海、四川、廣東、湖南等地相繼出臺扶持和推動文化創意産業的相關政策。歷屆北京文博會,地方政府總是持有很高的熱情,紛紛組團參展。今年,國內14個省份再次由政府組織,整體展示和推出當地文化産品和文化創意産業園區。浙江甚至在文博會的大幕還沒拉開之前,就搶先舉行了産業發展招商座談會。全國各地文化創意産業歷年來的發展成果在本屆文博會上進行了一次漂亮的集體秀。

  這其中,最耀眼的,還是北京。

  北京參展的14個區縣,包含了數十個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從展示內容來看,這些集聚區正在走出同質化競爭,向特色化、差異化轉變。

  崇文區重點推出的天壇文化圈項目,包含了前門傳統文化産業集聚區、龍潭湖體育産業園和南中軸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三大功能區,與北京市剛剛推出的“城南行動計劃”發展思路十分契合。

  朝陽區著力打造的中國國際傳媒産業高地,重點展示了奧運、CBD、電子城三大板,突出了文化創意産業中“新媒體為王”的經濟特色。

  石景山區則將不久前掛牌的中國動漫遊戲城微縮版搬進展館,以顯示石景山CRD(首都文化娛樂休閒區)的魅力。過去“東邊煉人,西邊煉鋼”的石景山,現在東西兩頭都要開始“煉”文化創意産業了。11月26日,石景山區區長周茂非在第四屆文博會的“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具體描繪了該區的宏偉發展藍圖,讓臺下有意進軍文化創意産業的聽眾興奮不已。一向以高科技傲視群雄的海澱區,最閃亮的“創意名片”則是科技與文化緊密融合的西山文化大道。作為我國文化創意産業的先行者,去年海澱區文化創意産業實現收入近2500億元。 “財”和“才”都厚實的海淀,已經開始培養文化創意産業的原創力量。

  北京老區東城區,在展會上推出的南鑼鼓巷“西洋景”,令觀眾眼前一亮,甚覺新鮮。近日,南鑼鼓巷又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亞洲必去的25個景點”之一。這條歷史與現代巧妙融合的衚同,將是不可小覷的未來“夢工廠”。

  借助北京“城南行動計劃”帶來的注意力,宣武區在本屆文博會上大唱“宣南文化”戲。琉璃廠,榮寶齋、戴月軒、清秘閣等老字號,將在文化創意的春風裏,容光煥發,再現百年前的勝景。其他區縣,在文博會上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北京市社科院文化創意産業研究課題組專家趙弘説,北京有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積澱,有著豐富的專業創意人才資源與強勁的科技創新能力,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和強大的市場輻射力。這使得北京文博會具有與其他文博會不同的特點與優勢:優秀的場館設施,強大的政府背景,龐大的媒介宣傳,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北京的特殊地位,使其文化創意産業,同樣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目前,文化創意産業是北京最具潛力的支柱産業,資産規模超過7000億元。據北京市副市長蔡赴朝在文博會上介紹,2004年至2008 年,文化創意産業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已經從10.1%提高到11%。今年前三個季度,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逆勢上揚,實現增加值965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1.8%,又創歷史新高,其蓬勃之勢已在北京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發展浪潮。

  當然,本屆文博會上,也有專家對一些地方政府跟風建設文化創意産業園區表示了憂慮。專家認為,有些地方在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理念還沒有確立的情況下,迅速建立了多個文化創意産業基地;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把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當作“百貨商場”;一些主管文化創意産業的部門更加浮躁,盲目做秀,隨便找一個“設計師”對現有設施改頭換面,就是一個文化創意産業園區……

  專家提醒,文化創意産業園區是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或靈感,借助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再創造,生産高附加值産品的産業集聚地,不是人人可吃的“唐僧肉”,更不是“剜到筐裏就是棵菜”。政府只有扎紮實實,建構完整的人才體系,健全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用先進的技術和充裕的資金共同驅動,文化創意産業才會快速、健康發展 。

  企業:當事業一樣投入,當商業一樣經營

  發展文化創意産業,企業是主體,資金投入是重點。

  在2009第四屆中國文化創意産業年度高峰會上,有關機構公佈了一份名為《2009中國創意産業高成長企業發展報告》的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國內創意産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九成創意企業渴望融資。90%以上的企業已把融資列為一項必要的戰略規劃,51%的企業資金需求量為1000萬至5000萬元,20%的企業需要5000萬元以上資金。

  在本屆文博會“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國際論壇”上,熊曉鴿、閻炎、沈南鵬等幾位國內“風投界”的重要人物,被企業代表們追星一般圍追堵截的現象,真實再現了國內文化企業對資金的饑渴。在文博會展館裏,一大批在中央和地方成功轉企改制的新文化市場實體,包括在文化領域內起著龍頭作用的骨幹企業,都攜其創意産品光鮮亮相,賣力吆喝,期待著資本的垂青。而三位業界“帶頭大哥”的觀點卻驚人地一致,他們認為文化創意企業魚龍混雜,難以分辨哪是金子哪是沙,産業脈絡又不夠清晰,風險很大。

  這説明,大部分文化創意企業,需要更久的等待和忍耐,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才能度過成長期的艱難。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認為,不少好的文化創意項目融資難是由於缺乏“包裝”,投資人難以看清其市場前景而導致融資失敗。

  風投對文化創意企業投資的謹慎,也和我國文化創意産業缺乏完善的産業鏈有關。創意不少,卻互相沒有關聯,散沙一盤,亂沙障眼。經濟學家厲無畏説:“中國的創意産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喜新厭舊,今天推出一個,明天換了另一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既浪費了資源,又弱化了品牌效應。美國的米老鼠做了80多年,日本的凱蒂貓做了30多年,依然充滿活力。芭比娃娃、哈利?波特、流氓兔等形成品牌後被廣泛滲透到玩具、文具、服裝、服飾、箱包、食品等行業,大大提高了附加值。這是我們中國的創意産業最欠缺的。”

  他建言業界企業,不要盲目貪大,貪多,如果重視長期的品牌規劃,附加值自然能夠提升。

  創意人:當創業一樣苦幹,當專業一樣深鑽

  別的産業,公司吸引人;創意産業,人吸引公司。

  在職場大軍中,創意人才似乎是一個特別的人群。他們有個性而富有激情,不同於傳統行業的從業者。一個個“傳奇”也在這個行業中誕生,25歲的MySee公司CEO鄧迪、24歲的翻唱網CEO鄭立、25歲身家過億的李想……這些“80後”們的傳奇故事,吸引著大量年輕人前仆後繼,爭做創意人。

  但正如輝煌背後總有辛酸一樣,創意行業入門容易成才難,想要邁入創意高層次人才的門檻更是難上難。有數據顯示,紐約創意産業人才佔工作總人數比例只有12%,倫敦為14%,東京為15%,而我國不足千分之一。即使被譽為“創意之都”的北京,創意人才所佔百分比也不到1%。由於遭遇創意人才瓶頸,北京乃至全國創意産業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的原動力明顯不足。

  本屆文博會專門在主展場國際展覽中心開闢了一個分館招聘文化創意人才。儘管招聘會上有不少職位虛位以待,但求職人反映:“合適的工作好難找”。招聘的企業也苦惱:“合適的人才在哪?”一家招聘企業的負責人説:“我們這種企業傾向有經驗有實力的人,能‘對上眼’的很少。” 一位應聘的年輕人説:“誰都知道依靠名氣大的公司可以使自己迅速成長起來,但問題是這樣的公司需要的不是我這樣的新手,而是精英。”

  可是精英畢竟是金字塔的頂層,對於底層的龐大的從業人群,他們又將何去何從?行業需求與人才儲備之間存在的巨大缺口如何縫合?北京工業大學文化産業研究所所長王國華認為,現在教育的唯學歷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創意人才的成長。國內的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對創意人才的培育,課程設置也不合理,大多是做表面文章,例如,動漫教育不設置人文、歷史課程的教育,僅局限于技術的培訓,這樣永遠出不了動漫大師。正如文博會上用人單位所言:“這樣的畢業生沒法用,還需要到社會上培養好幾年”。

  創意時代,財富來源於思想和智慧。而沒有知識積澱的頭腦,思想和智慧何來?
創意專家周鴻鐸説:“文化創意産業通過對知識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衍生出無窮無盡的新産品、新市場,‘根’是文化,‘本’是知識。”

  臺灣著名創意大師賴聲川的創意學認為:創意人人都有,只是有個屏障,而取得的過程就是要除掉屏障。如何除掉這個屏障,或許唯靠“根”和“本”。

  總之,成功創意的基礎,是紮實的知識和文化素養,而不是靈感乍現。

  第四屆文博會告訴我們,創意正在走出它原有的設計範疇,文化也正在拓展其更豐富的商業價值。文化與創意結合,改變了很多商品冰冷的面孔,讓商業世界散發出更多經久耐品的味道。

  “世界文化創意産業之父”約翰 霍金斯説過:“創意,本就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可以肯定,明年的文博會和今年的不一樣,它留給人們更多的是想像與期待。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