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錫生:積極推動新聞交流 促進兩岸和平發展

時間:2009-07-12 10:43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12日長沙消息 在11日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推進兩岸文化産業合作分論壇上,新華通訊社副社長周錫生發表演講,以下為周錫生演講稿。

  摘  要

  在兩岸關係走過的風雨歷程中,兩岸新聞交流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成為兩岸民眾增進了解、溝通感情的重要橋梁,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當前,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正在不斷破解難題,開拓前行。相比之下,兩岸新聞交流與合作的步伐滯後,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兩岸新聞界應該抓住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好時機,更加積極地推動交流與合作,包括儘快實現媒體常駐、創新合作形式、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合作設立“兩岸新聞報道獎”,努力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攜手把兩岸新聞交流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為兩岸人民的福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此前已經成功舉辦四屆,第五屆論壇首度以文化教育為主題,就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兩岸在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進行探討。這是很有遠見卓識的重要舉措,相信論壇的成功舉辦,對於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的了解與感情、共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定能産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我謹代表大陸新聞界,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近30年來,在兩岸關係走過的風雨歷程中,兩岸新聞交流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成為兩岸民眾增進了解、溝通感情的重要橋梁,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當前,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正在不斷破解難題,開拓前行。

 

  我們理應站在新的起點上,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上,更加積極地推動兩岸新聞交流與合作,儘快實現媒體常駐,深化彼此交流,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把兩岸新聞交流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

 

  一、兩岸新聞交流有力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1987年11月1日,中國記協負責人發表談話,宣佈中國記協受國務院辦公廳委託,負責受理臺灣記者來大陸採訪事宜,歡迎臺灣記者來大陸採訪交流,兩岸新聞交流的大門從此開啟。20餘年來,兩岸新聞交流雖然歷經波折,但在兩岸有識之士和新聞界的共同努力下,腳步從未停止,近年來更是加速發展,交流與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形式日益多樣,內容日益豐富。

 

  目前,兩岸新聞界高層、中層主管,編輯記者等多個層次的團組互訪頻繁;兩岸新聞機構之間進行資訊互換、委託採訪、合作採訪、稿件節目交換,共同舉辦文化學術研討會、知識競賽、大型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的大型活動,新聞業務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

 

  截至2008年底,來大陸採訪的臺灣記者累計已達16000人次。大陸已累計批准十多家臺灣媒體在北京、上海、福州、成都、廣州、昆明等地駐點採訪,每次採訪時間可長達半年。2001年2月,新華社兩名記者赴臺駐點,拉開了大陸新聞媒體赴臺駐點採訪的序幕。目前,赴臺駐點的大陸媒體已增至7家,每次採訪時間也從一個月延長到三個月。

 

  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新聞媒體具有獨特的優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日益密切的兩岸新聞交流,對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促進兩岸其他領域的交流往來,産生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在民進黨上臺的八年裏,兩岸媒體人特別是臺灣媒體同行本著職業道德和社會良心,頂著巨大壓力,客觀反映臺灣社會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主流民意,反映臺灣同胞反對“臺獨”分裂、要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烈呼聲,做了大量工作。兩岸關係能撥雲見日、雨過天晴,兩岸媒體居功厥偉。去年5月以來,臺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兩岸媒體人以極大的熱情,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鼓與呼,對國共兩黨領導人兩度會談、兩岸兩會恢復商談及此後的兩次會談、對兩岸“三通”邁出歷史性的步伐、對開啟兩岸民間交流大時代的首屆海峽論壇等重大事件,都進行了充分及時的報道,既鼓舞了兩岸民心,又影響了國際輿論,臺海上空的輿論氛圍為之大變,國際媒體、國際社會對臺灣問題的關注重點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可以説,兩岸主流媒體的表現,無愧於受眾,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民族。

 

  二、兩岸新聞交流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相比兩岸交流交往空前活躍、兩岸民眾情感不斷加深、共同利益不斷增加的大好局面,當前兩岸新聞交流與合作的步伐滯後,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例如,大陸媒體赴臺駐點人數、時間、採訪地域還受到臺灣方面的限制;兩岸新聞媒體尚未開放常駐,無法展開較為全面的作業;大陸商業廣告還不能在臺灣媒體刊登、播放;兩岸媒體人員交流還停留在聯合採訪、團組互訪的淺層次,互相派員到對岸媒體見習、接受實務培訓尚未開展,等等。

 

  三、進一步推動兩岸新聞交流的思考與倡議

 

  隨著兩會會談協議的生效與落實,兩岸全面直接雙向“通郵、通航、通商”很快就要實現了。我認為,在“三通”之外,還有一“通”也很重要,那就是兩岸的“資訊通”。兩岸新聞界應該抓住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好時機,乘勢而上,尋求新突破,創造新形式,開闢新領域,儘快實現兩岸的新聞資訊暢通。

 

  1.儘快實現兩岸媒體常駐。

 

  對兩岸媒體互相常駐,兩岸新聞界多年翹首以待,大陸方面也是多年呼籲。現在的兩岸記者駐點採訪,不過是一個過渡性的安排。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兩岸新聞交流,減少新聞單位的作業成本,特別是有利於新聞採訪的持續和深入,應當由駐點轉向常駐。這是當前兩岸新聞交流中的當務之急。我們希望兩岸能儘快就此進行溝通協商,就事論事,將問題單純化,爭取優先解決兩岸媒體常駐問題,儘快宣佈開放,越快越好。

 

  2.兩岸媒體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

 

  媒體是社會公器,肩負著神聖的社會責任。兩岸媒體是民族的公器,肩負著共同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責大任。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為兩岸媒體報道與新聞交流合作,提供了更精彩的主題、更生動的形式、更豐富的內容和更廣闊的天地。兩岸媒體人應切實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聚同化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應發揮新聞媒體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多報道兩岸關係改善、發展的積極進展與積極聲音,少炒作有違民族大義、破壞兩岸關係氣氛的不理性言行,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延續下去、發揚光大,努力為關係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有利的輿論環境。

 

  3.創新合作形式,拓寬合作範圍,提升合作層次。

 

  放眼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兩岸新聞界在鞏固和豐富資訊互換、委託採訪、合作採訪、稿件節目交換等傳統合作形式的基礎上,應著力抓住數字時代的媒體發展,在網路、視頻等新媒體上嘗試合作。合作是兩岸媒體的永恒主題,面對新形勢,我們理應積極拓寬合作的範圍,提升合作的層次。例如,可以探索互派人員到對岸合作媒體實習、調研,深入了解對岸媒體的運作模式;兩岸新聞媒體可以探討在文化、旅遊、財經、體育、娛樂等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

 

  4.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新華社社長李從軍先生最近在北歐視察新華社分社時,曾提出媒體應成為人類共同價值的承擔者、弘揚者。近年來,中央電視臺等大陸媒體開展了“春暖2007”等慈善公益活動。在此,我們鄭重建議兩岸媒體可圍繞和平、發展、婦女、兒童等主題,共同開展公益專題報道和公益活動。

 

  5.合作設立“兩岸新聞報道獎”。

 

  兩岸權威新聞媒體可與兩岸新聞研究機構、新聞教育機構合作,每年開展一次“兩岸新聞報道獎”的評選,對兩岸媒體人展示兩岸關係光明面的報道予以褒揚,倡導正面報道、正面思維,增進兩岸新聞同行之間的交流與聯誼。“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新聞媒體是報春的燕子、傳書的鴻雁,理應開風氣之先,走在時代的最前面。兩岸新聞界的朋友們,讓我們以此次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為契機,攜起手來,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深化彼此交流與合作,為兩岸人民的福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