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專家評省博新館看點 孔子文化大展獨具特色

時間:2011-05-13 10:44   來源:大眾日報

  11月16日上午,省博物館新館敞開大門迎來第一批觀眾,開館首日參觀者超過6000人。

  走進省博新館,看什麼,怎麼看?在首批觀眾中,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聯盟主席、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張柏等文博專家邊走邊聊,一一點評省博新館看點。

  破紀錄的省級博物館

  經過安檢通道,在服務人員的導引下,參觀者首先來到禮儀大廳。 18根直徑 1.8米的圓形立柱,挑起高28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開闊空間。省博物館館長魯文生介紹,大廳室內色彩的主色調選用黃色,代表中華文化發源地黃河、黃土的顏色,整個空間引申為天與地和歷史長河的設計主題。

  新館建築本身作為一大看點,藝術化的空間為館藏精品的展出提供了更好的舞臺。新館共五層,展陳面積 2.5 萬平方米,一期共有15個展廳,現已設置了11個專題展覽。張柏指出,在全國省級博物館中,山東博物館新館是目前面積最大、結構最複雜、技術含量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 山東是文物大省,全省館藏文物 120多萬件,其中一級品6000多件,這在全國是很少見的。山東省博物館新館不管在規模上、功能上、佈局設置上都很了不起,我認為這與山東省整個經濟文化的發展是相呼應的。”鄭欣淼在參觀新館之後説。

  “鎮館之寶”集體亮相

  當天趕來新館參觀的濟南市民張慶瑞是金石文化愛好者,他最關心的是省博新館此次展出的文物中,哪幾件是“鎮館之寶”。

  鄭欣淼在山東歷史文化館第二展廳展出的商代亞醜 銅鉞前駐足,仔細詢問出土的具體時間。這件刻有“亞醜 ”銘文的銅鉞,是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商周時期文物也是山東博物館的收藏特色。

  張柏介紹,山東館藏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出土的陶器具有一定的規模體系,國內獨此一份。精美的彩陶、白陶、黑陶,特別是龍山文化的蛋殼陶杯,胎壁薄如蛋殼,代表整個新石器時代最輝煌的一段文化。

  一枚小小的黃金帶扣,鑲嵌各色寶石33顆;397枚木馬俑,展示出行儀仗隊。《明代魯王展》分“王室禮儀”、“ 生活起居”、“文房珍寶”、“出行儀仗”四部分,首次完整展出魯王朱檀墓出土文物。據了解,此次省博新館展出的文物涉及玉石器、青銅器、瓷器、書畫等 20余個門類,其中曾流失海外的蟬冠菩薩、東平漢墓壁畫等—批珍貴文物首次向觀眾揭開面紗。

  孔子文化大展獨具特色

  走進6號展廳,楷木雕刻的孔子雕像揖手面對來者。博物館解説員介紹,楷木是曲阜特有名貴樹種,雕像所用楷木選自孔林內一棵巨大楷樹。

  在這間展廳裏展出的《 孔子文化大展》,用不一樣的方式展示和解讀孔子文化。展覽圍繞人類永恒的精神家園這個中心,配合多種技術手段,描述孔子從生活困苦的凡人向精神領袖演變過程。展覽包括歷代豐富的祭孔文物精品、孔府珍藏曆代藝術品、服飾、生活實用器皿等,多媒體播放器展示全套三十六幅《聖跡圖》,觀眾可手動播放。

  張柏點評,《 孔子文化大展》 是山東博物館展示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他説:“孔子文化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主流,也是世界古代思想史的骨幹思想之一,特別是對亞太地區古代文化思想的形成影響很大。 孔子文化大展在山東博物館裏展出,更貼近其原原本本、實實在在的部分。”

  重物,更重人

  “現在不少博物館有一種傾向——物多了就容易忽視人,重物不重人。山東博物館今後的發展既要重物,又要重人,在人和物的關係上抓住靈魂,這才是科學的辦館方式。”張柏説。

  所謂“ 重人” 就是重視群眾的參與,再好的展館和文物,沒有觀眾也一樣不能發揮其社會作用。張柏表示,新技術的運用讓觀眾有了更人性化的參觀體驗,是省博新館的特點之一。展覽運用多種新技術,打破了僅僅靠展櫃展示文物的常規展覽模式,融合文物、 圖表、 雕塑、 油畫、場景復原、 沙盤、多媒體等,提升參觀者的互動效果。

  在考古館,參觀者可以了解考古工作者發掘文物的全過程。新館還設有青少年活動中心、孔子學堂,為青少年提供課外實踐的場所。博物館開館儀式上為博物館志願者授旗,通過志願者的力量向社會宣傳博物館得到專家們的認可。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