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面人彭在龍潭湖公園向遊客現場演示製作有200多道工序的面人。本報記者 王申 攝
昨天中午剛過,龍潭廟會的特色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區照樣裏三層外三層圍滿了遊客。料器、毛繡、雕漆、泥人張(北京支)、面人彭、景泰藍、花絲鑲嵌、北京玉雕,八家在龍潭湖中心島一側排開,展示八項民間技藝。
潛心捏面人無視鏡頭伸眼前
據悉,崇文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在本屆龍潭廟會上開闢一隅,組織“每日一技”非遺項目現場傳授活動。
昨天現場傳藝的是“面人彭”(彭小平),這位五十歲上下的藝人坐在一張方桌後,埋頭雕刻手裏一塊朱紅色的麵糰,兩眼透過厚厚的金絲鏡片,聚焦于手指和初現雛形的面人之上,無視圍觀遊客幾乎伸到自己臉前的相機鏡頭。
半個核桃殼裝下30個面人
“喲,這核桃殼不錯,也是面捏的嗎?”一對年輕夫婦將坐在半個核桃殼裏的福娃娃拿起來仔細端詳。
“那是真核桃,面人捏的是核桃殼裏的各色人物。”面人彭説,他最多能在半個核桃殼內捏30個面人,“每個人小的就像是螞蟻”。
説話之間,面人彭手中的朱紅色麵糰,已經變身成了踏雲而來的福祿壽三神。
“天吶,真不可思議!就一種顏色的面,卻連眼神都各不一樣!”來北京過年的廣東女孩小陳,邊用DV拍攝面人彭捏制“福祿壽”三神的全過程,邊讚嘆:“我看都看不明白,怎麼能捏出來呢?!”
面對讚嘆,面人彭只是淺淺一笑,説:“只要愛這個,手上的功夫能學會”。(記者魏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