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崛起為中國經濟發展區域中心後,我國今年將耗資千億元加速開發黃河三角洲,探索高效生態的區域開發模式,參與環渤海及東北亞地區經濟發展。
黃河三角洲農業綜合開發區(資料圖片)
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及開發主戰場山東省東營市市長張建華接受採訪時説,今年東營將在黃河三角洲的開發上投資1100億元,發展石油化工、石油裝備製造和現代漁業及畜牧業三大主導産業,産業定位一是高效,二是生態,凡是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低端污染的産業及企業,一概排除在外。
黃河三角洲位於中國東部的山東省,面向渤海灣,北鄰京津冀,是目前中國最後一塊待開發大河三角洲。改革開放以來,在世界見證了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經濟成功崛起的奇跡後,有關這塊“處女地”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引起中國政界及海內外經濟學者的關注。
山東省發改委主任費雲良説,黃河三角洲區內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擁有未利用土地800多萬畝,這在近年來中國政府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的背景下,成為獨一無二的稀缺資源。同時,這裡還有中國第二大石油基地勝利油田及廣袤的濕地。在其周邊,天津濱海新區、唐山曹妃甸新區等已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使其在參與環渤海地區産業分工後,有望成為推動中國東部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黃河三角洲大規模開發正蓄勢待發。張建華介紹説,目前,東營市已經和中海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向其轉讓兩個3萬噸級的散雜貨碼頭,並推動中海油對東營市地方煉化企業的整合。同時,中海油將再投資建設兩個5000噸級、兩個5萬噸級的液體化工碼頭,後者將於今年上半年開工。
更為重要的是,黃三角告別了無深水港的歷史。目前,該地區東營港的兩個3萬噸通用泊位已經建成。今年東營還將投資9億元擴建機場,到2020年使其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00萬人次,貨郵5000噸,困擾這一地區多年的由資源轉化為現實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緩解。
經濟專家認為,隨著黃三角地區能源、 交通、 水利等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的實施,大規模開發建設這塊由黃河泥沙沖積而成、蘊含巨大潛力“熱土”的基礎和條件已經成熟,而且與當前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不謀而合。
事實上,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就被納入了國家規劃。中國政府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規劃中,表示將重點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
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高效生態是指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保護優先,以環境承載力為依據,嚴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推進節約發展、集約發展、生態發展、高效發展、可持續發展,維護渤海灣和黃河下游流域生態平衡。
2008年,山東省出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劃定黃河三角洲地區地域範圍包括東營和濱州兩市全部,以及與其相毗鄰、自然環境條件相似的濰坊北部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雲縣,淄博高青縣和煙臺萊州市,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的六分之一。
在這一標誌著黃河三角洲開發加速啟動的《規劃》中,黃河三角洲開發被賦予兩項使命:對外承接天津濱海新區開發機遇,服務環渤海,面向東北亞;對內依託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城市圈,支撐山東全省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山東將投資1.5萬億元左右,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加快推進這一區域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
張衛國説,大江大河三角洲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然而歷史經驗表明,走盲目開發之路,必將對生態造成毀滅性破壞。黃河三角洲後發優勢明顯,其發展完全可以總結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經驗教訓,站在更高起點上選擇。
按照山東省的規劃,到2010年,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優質糧田100萬畝;集約建設一批重點物流及工業園區;新增養殖水面90萬畝,總量達到150萬畝;新增自然保護區面積60萬畝,總量達到560萬畝。同時,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達標率達到90%;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空氣環境品質達到二級標準天數超過328天;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