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評論
 
馮卓志:赴臺旅遊 好事要快做

  時間:2007-05-18 11:08    來源:     
 
 

  早日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是兩岸同胞的熱切期盼,但是至今遲遲未能實現。為實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大陸方面態度積極、靈活,但是,臺灣有關方面卻態度消極。大陸居民赴臺遊可謂一波三折,但兩岸同胞的熱情並未消退。就此話題,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海峽旅行社總經理馮卓志——

     政治人文是吸引力

     記者:臺灣的山水未必比大陸奇麗,臺灣的生活水準也未必超過大陸的“先富地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大陸居民想去臺灣? 

     馮卓志:對大陸居民來説,臺灣不是普通的旅遊地。它不同於我們大陸居民去歐洲或是去美洲旅遊欣賞西方的文化,也不同於去香港和澳門地區旅遊購物。臺灣有它特殊的歷史意義,臺灣對大陸人民的吸引力,最主要是在“政治人文”,也就是説,兩岸在歷史與政治上的人文對照,才是臺灣吸引大陸游客的觀光資産。

     記者:一邊想過來,一邊想過去。

     馮卓志: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對雙方都是好事。從臺灣這方面説:以前,去臺灣旅遊只能吸引日本人,還都是年齡比較大的日本人,這些人到臺灣去主要是懷著殖民地尋舊的情感;而歐美的客人很少到臺灣島去,因為有很多替代産品。所以如果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觀光,臺灣將會賺取大量旅遊外匯,還會增加不少臺灣人民的就業機會。

     而對大陸居民來説,也是非常渴望去臺灣的,很多人都等到白了頭還未能成行。我認識很多大陸抗戰時期的老兵,在抗擊日本侵略的時候和國民黨士兵建立了戰友情,臺灣的老兵可以來大陸看老朋友,大陸的老兵當然也想去臺灣看他們。那個年代20多歲的年輕人,現在都是80多歲白髮蒼蒼的老人了,有的人可能都沒有等到這一天,非常遺憾。

     時刻準備著出發

     記者: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遲遲不能成行,旅行社如何做相關的準備工作?

     馮卓志:我們相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一定能成行,所以我們一直不鬆懈,可以説是時刻準備著。首先多次去臺灣進行考察,以完善旅行社的計劃安排。其次,與臺灣同業者交流,給他們提建議使之配合我們的工作。臺灣許多旅行社的老闆經常與我交流,我問他們,“你們總説準備好了,那你們知道大陸游客想去那裏得到什麼嗎?”因為現如今臺灣規模比較大的旅行社一般接待的都是日本客人,所以他們的飯菜、禮儀都是日本人習慣的那一套。可是,適合日本人口味的旅行方式,怎麼會受到大陸游客的歡迎?我的這個意見他們很快採納,準備專門成立一個接待大陸的團隊,起用對大陸有一定了解的臺灣人專門負責,這就是一種工作上的調整。再次,我們在售後服務上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我們運作讓臺灣的一些民意代表做大陸游客的權益代言人,遇到問題可以直接找他們,讓他們幫助大陸游客和當地政府以及相關機構進行協調。

     這些準備工作目的很簡單,希望讓期盼了這麼多年的大陸居民到島內做一趟不虛此行的旅遊。

     旅遊線路多元化

     記者: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一旦成行,海峽旅行社初期對此旅遊産品設計的價格大約是多少?

     馮卓志:這個旅遊産品初期針對大陸收入比較高的部分人群,按照臺灣中等收入水準計算,在大陸年收入8萬到10萬元人民幣的人群。儘管臺灣這幾年收入發展緩慢,但臺灣的勞工成本和收入差不多是大陸的15倍,消費水準也比較高。臺灣做了一個最低線的規定:它把將來開放大陸旅遊分成了ABC三檔。C檔每天在島內一天的所有費用從吃住到導遊消費總計達80美元;B檔90到100美元;A檔在120美元以上。

     這樣定價對雙方都有好處,因為一方面臺灣的觀光産業也希望走精緻化道路,不希望以數量取勝。另一方面,大陸也可以通過旅遊讓臺灣同胞了解大陸人民的生活水準、精神風貌、價值觀念等,對於化解兩岸的誤解有很大的幫助。

     記者:大陸居民對旅遊的路線也很關心,旅行社的路線設計是怎樣的?

     馮卓志:我們對臺灣旅遊産品的包裝是多元化的。初期我們主要做環島遊,島內走馬觀花看一遍,對臺灣有一個總體印象。比如説從臺北進,走東海岸,繞道高雄再到西海岸,再回臺北。最長10夜11天,最短6夜7天。另外,臺灣也很適合做一些專題旅遊,比如説臺灣的原著民文化遊;再比如婚紗攝影之旅,因為大陸這邊比較好的婚紗攝影大部分來自臺灣,所以何不直接到臺灣的東海岸去拍照?

     也是一趟和平之旅

     記者:您前前後後已經去了十幾次臺灣。第一次去臺灣有什麼深刻的感受?

     馮卓志:1995年,我第一次去臺灣,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中國傳統的民風民俗在臺灣島那邊繼承堅持得非常好,保留了原汁原味。另外,臺灣老百姓見到大陸人非常熱情,畢竟有一種割不斷的血緣。在臺灣旅行,大陸人感受到的親情文化是在其他地方都感覺不到的,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記者:在您看來,旅遊在兩岸交流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馮卓志:海峽旅行社自1993年成立以來,我們接待了許多來大陸觀光、訪問的臺灣同胞,其中有重量級的政治人物、工商界人士,也有普通遊客。我深切地感覺到,在兩岸交流的過程中,旅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兩岸之間很大的隔閡,主要就是人與人的陌生。從1987年兩岸開放交流至2004年底,大陸共接待臺灣同胞3000余萬人次,而大陸人士赴臺總計僅達100余萬人次,可以看出大陸赴臺人數的絕對值還是太少。很多臺灣人對大陸的了解還是通過別人的介紹或媒體宣傳,是片面、不準確的。

     記者:兩岸應該多走動,多走動就會多融入。

     馮卓志:兩岸的交流應當是多層次的,高層次的交流很重要,普通百姓的交往了解更加重要。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就是一個和平之旅,大陸游客實際上就是親身參與了兩岸融合的過程。這是好事,好事就要快做,好事也一定會做好。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徐蕾)

編輯:輕晨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