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峽兩岸旅遊雙向的互動僅局限于閩臺之間,且只是最初的啟動階段,大陸居民中也僅福建省居民可至金門、馬祖旅遊,且各種限制及不便之處頗多。如何在閩臺之間現有的往來基礎之上,進一步推動兩岸旅遊業的雙嚮往來,進而逐步使海峽兩岸地區組建為新的旅遊旺地,福建方面正著手做大量工作,臺灣業界也非常關注。
今年,國家旅遊局把海峽兩岸旅遊區列為“十一五”期間中國旅遊業優先發展的12個重要旅遊區之首,提出從海峽西岸入手,聯合東岸,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共築合作雙贏平臺,攜手將海峽兩岸旅遊區建設成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福建省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若干意見》中,非常明確地提出,要把“旅遊線路向臺灣本島延伸”,要“拓展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地區旅遊,爭取省內旅行社作為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組團社組織,做好與臺灣接待社的銜接,將旅遊線路向澎湖和臺灣本島延伸,構建閩臺一體的旅遊線路,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同時,發揮現有對臺政策效用,以‘小三通’促進‘大三通’。擴大沿海與金門、馬祖海上客貨運直航的功能和範圍,推動沿海與澎湖的直航及兩岸貿易貨物經金門、馬祖、澎湖轉机,逐步將沿海一線建成對臺貨物集散地和轉机基地。根據福州馬尾至馬祖、廈門至金門以及泉州至金門客運直航發展要求,逐步將福州、廈門、湄洲灣(南、北岸)等港口建成臺胞進出大陸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人員往來基地。”
據了解,目前閩臺旅遊對接仍處在最初的啟動階段。2005年第一屆海峽旅遊博覽會(以下稱“旅博會”)期間,透過兩岸業界的努力,啟動了福建省居民赴金門、馬祖旅遊,武夷山與阿里山、泰寧大金湖與臺灣日月潭並簽署了旅遊合作意向書,首次實現了兩岸旅遊景區的對接。
隨後,兩岸業者頻繁接觸商洽,也向外界發佈了一系列雙方協議,包括今年5月福建省旅遊局局長、旅遊協會會長黃曉炎與臺灣省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黃瑞榮在武夷山市簽訂的《深化武夷山與阿里山、大金湖與日月潭旅遊合作共推海峽旅遊市場協議》等。在協議中,雙方互設旅遊優選線路,承諾積極組織旅行商促銷旅遊精品線路,互送客源;在拓展市場的前三年,臺灣省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每年組織臺胞20萬人次以上赴閩旅遊;福建省旅遊協會在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啟動後,積極組織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每年20萬人次以上。
今年5月福州“海交會”期間,澎湖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福州與澎湖的旅遊對接也進入研討日程。目前,福建方面正積極組織福建居民赴金馬地區旅遊,據統計,今年1-8月,“金門遊”人數約1萬人次,已是2005年全年的3倍多。而“兩馬”航線自2001年1月2日開通,直至2006年8月,5年多時間,經由此航線往返兩岸的旅客數才累計突破10萬人次。
因此,實際上,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臺當局對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種種限制,以及兩岸業者缺乏實際對接操作的基本經驗等等,兩岸旅遊互動的雙向性僅僅只是起步而已。
也正因如此,今年9月6日至11日將在廈門舉行的第二屆海峽旅遊博覽會,有業內人士認為,旅博會能否提出有建設性的政策思路、以及促進兩岸四地旅遊業界交流合作的具體措施,是此屆旅博會最受關注之處。據悉,這一屆旅博會的主題被確定為“構建海峽兩岸旅遊區,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屆時,在舉辦的海峽旅遊論壇上,北大、清華、臺灣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院校專家學者將就海峽兩岸旅遊區的戰略構想、兩岸“三通”與雙向旅遊的戰略思考、旅遊産品創新與對接、海峽兩岸旅遊共同市場的構建等問題發表演講。(張朝暉)
(來源:新華網)
編輯:輕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