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評論
 
臺當局限制重重 大陸民眾赴臺旅遊何時能成行?

  時間:2006-05-31 16:39    來源:     
 
 

  

  五月十六日下午,參加第二屆中國武夷山旅遊節“兩山兩水”(武夷山與阿里山、大金湖與日月潭)旅遊對接研討會的臺灣彰化縣旅行公會總經理林世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帶來臺灣旅遊套餐行程,希望大家有空到臺灣走走。他的話代表了與會六十五名臺灣旅行商熱盼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啟動的心聲。 中新社發 周文傑 攝

  日月潭、阿里山、花東大峽谷、高山族風情的九龍文化村、熱帶風光的墾丁公園、臺北故宮博物院……秀麗的風光,獨特的景觀,加上大陸民眾對臺灣的特殊情結,大陸民眾盼望開放赴臺旅遊。4月份國共經貿論壇前後,兩岸先後發出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明確訊息。但到今天赴臺遊為何遲遲沒能成行?障礙究竟在哪?

   只欠東風

  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大陸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早在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就提出希望儘快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

  去年5月3日,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佈:“大陸有關方面將於近期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表達了大陸旅遊主管部門的心聲和強烈願望。

  去年5月20日,國家旅遊局發言人張堅鐘錶示,希望臺灣當局順應兩岸民意和時代發展潮流,儘快授權島內民間旅遊機構就赴臺旅遊事宜與大陸方面進行磋商,大陸方面已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張堅鐘並呼籲臺當局儘快取消對大陸赴臺旅遊人員進行分類的做法。

  去年11月,大陸赴臺旅遊考察團結束在臺灣的訪問之前,中國旅遊協會會長邵琪偉再次真誠地表示:“大陸方面以‘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的名義,歡迎臺灣旅遊業民間組織與我們就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相關事宜在雙方方便的時候展開協商,達成共識,作出安排。”

  今年4月,國家旅遊局、公安部、國臺辦聯合公佈了《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大陸在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方面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至此,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希望臺灣方面儘快授權島內旅遊行業組織與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儘快進行協商。

  但是,臺灣方面找出種種理由拖延。去年5月23日,“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列席“立法院內政及民族委員會”答詢會時表示,開放大陸旅客赴臺觀光,由於涉及層面較廣,需要協調程式比較長。還説,一定要有官方實際參與的協商模式,臺方才可能接受。

  今年4月,臺灣有關方面還放話稱,大陸方面至今沒有把臺灣列為大陸旅遊目的地,“大陸開放臺灣旅遊觀光是一句空話”。

  為此,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李維一在記者會上駁斥了這一説法,他説,作為臺灣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來講,如果不是對實際情況缺乏了解,那就是有意地混淆視聽。李維一説,從工作步驟來説,應當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宣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這點在去年5月,陳雲林主任受權已經宣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在4月16日,大陸國家旅遊局、公安部和國務院臺辦,三個主管部門共同制訂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管理辦法》。第二個階段,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遊客的權益保障問題,一些突發事件的妥善應對問題,大陸怎麼樣有序地向臺灣輸送旅客的問題,以及整個旅遊市場有序地、規範地發展的問題。這都需要兩岸的旅遊民間行業組織溝通協商並達成協定,這是一個必要的工作。第三,協議達成並已有旅遊團出發,這樣旅遊局就會發佈旅遊目的地。

  限制重重

  臺灣當局在民間壓力下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卻對赴臺旅遊人員進行分類和種種限制。2002年1月,臺灣當局開放第三類即旅居港澳及國外4年以上並取得工作證的大陸人士赴臺旅遊,5月又開放第二類即赴國外旅遊或海外商務考察的大陸人士赴臺觀光,但並未真正開放大陸一般民眾赴臺觀光旅遊。即使第二類、第三類的赴臺旅遊也限制甚多,如必須“團進團出”,晚上11時以後不得外出及每晚點名等。

  目前,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只能通過第三地的轉机與商務旅遊。據臺灣媒體報道,從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底,赴臺觀光的大陸游客約7378個團,他們通常先飛往泰國曼谷、菲律賓馬尼拉或韓國濟州島,停留兩三天后再轉飛臺灣。這种先申請到境外旅遊、再去臺灣觀光的做法,大陸有關方面並不允許,且價格昂貴,一般一週需要3萬元新台幣以上。

  2004年臺灣“大選”之後,臺灣旅遊行業要求進一步開放大陸民眾旅遊的聲音再度高漲。迫於壓力,臺“陸委會”于2004年4月底通過“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修正案,取消目前第二、三類大陸民眾赴臺旅遊須“團進團出”的規定,放寬大陸民眾赴臺旅遊不得變更行程的限制等。

  赴臺旅遊全面開放之前,兩岸局部點對點旅遊已經在摸著石頭過河。福建沿海與金馬地區已推動金門、馬祖地區旅遊。2003年11月24日,金門縣觀光協會、高雄市觀光協會與廈門旅遊協會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金門縣觀光協會與廈門旅遊協會正式簽署“金廈旅遊合作協議”,這是兩岸旅遊行業首次公開簽署的合作協議,也是臺灣“兩岸關係條例”修訂完成後的第一個民間團體簽署的協議。2004年9月,福建又開放民眾赴金馬旅遊。

  翹首盼望

  大陸經濟發展到今天,潛在的赴臺遊客不僅數量多,更有很高的消費力,這其中巨大的商機,令兩岸旅遊業者充滿期待。距離赴臺遊開放一步之遙的今天,兩岸旅遊業者早就做好準備,多個旅行社已經推出旅遊路線和套餐,並有民眾提前預訂。

  開放大陸民眾赴臺遊,對臺灣振興旅遊業乃至整個臺灣經濟意義重大。依臺灣“觀光局”的估計,以一天開放來臺1000人,每人停留10天,以每人每天最低消費計算,一年至少有265億元新台幣的觀光收入。而若一天開放2萬人,就會有5000億元新台幣的市場。

  旅遊業曾是臺灣重要的産業之一,但昔日繁榮已不復存在,觀光産業每況愈下。多年來,每年赴臺觀光的人數一直未超過300萬人次,許多觀光企業虧損嚴重,慘澹經營。

  臺灣當局2002年將觀光産業列入重點發展産業,提出“觀光客倍增計劃”以及一系列開發旅遊設施建設規劃,並陸續舉辦“臺灣觀光投資説明會”,鼓勵民間企業投資。但在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這一關鍵問題上,臺當局始終顧慮重重,使得臺灣旅遊業的振興只能停留在口頭上。

  香港與澳門開通“內地遊”獲得巨大經濟利益,可以作為臺灣的啟示。2003年7月,大陸開放廣州、北京與上海等部分地區個人赴港旅遊,此舉對刺激香港經濟復蘇意義重大。2004年,赴港旅遊人數超過2100萬人次,是臺灣的7倍,其中大陸游客就達1200萬人次。

  日前大陸宣佈開放民眾赴臺旅遊後,臺灣的航運股與觀光股出現大漲局面。可以預期,一旦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真正開放,將成為臺灣旅遊業和整個臺灣經濟的一針強心劑。如果臺當局能進一步順應民意開放兩岸直航,大陸居民赴臺遊的成本能得降低,無論對遊客還是對臺灣經濟,都更是錦上添花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平)

                              編輯:輕晨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