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三合一”選舉後,臺當局如何調整兩岸政策,臺灣問題專家朱磊在香港《經濟導報》上撰文分析指出,臺當局對大陸經貿政策的調整可能從直航、旅遊、金融和投資四個方面進行。
直航
2006年春節包機安排的順利達成是客運包機的又一進展。與上一次春節包機相比,承載對象由臺商擴大到所有持合法證件的臺灣居民,營運班次增加。未來客運包機將向常態化方向如週末包機發展。
12月1日謝長廷稱有關兩岸一般客運包機的定點定時直航也“正積極推動”。謝長廷表示在經濟上贊成兩岸直航。這意味著貨運包機方面也可能會有政策突破。
旅遊
可能開放第一類大陸游客赴臺旅遊。臺“陸委會主委”吳釗燮11月21日稱,若兩岸“協商順利”,今年3月有可能開放“第一類大陸觀光客來臺”。按照臺灣當局的分法,第一類大陸游客指在大陸地區居住的大陸居民,第二類和第三類大陸游客是指居住在大陸地區以外的大陸居民,這部分已經放開。
金融
主要有貨幣兌換與貨幣清算機制兩方面。貨幣兌換是開放大陸游客赴臺旅遊的配套措施之一。
去年10月3日臺當局已在金門、馬祖地區開辦新台幣與人民幣的現鈔買賣業務,每天交易額平均有人民幣100萬元以上。一旦開放大陸游客在臺灣本島旅遊,如果規模能達到大陸游客赴香港旅遊的水準,就會産生數百億元人民幣的龐大兌換需求。
投資
分高科技産業、傳統産業和金融産業三個主要部分。高科技産業主要是半導體産業和液晶面板産業登陸的問題。如果民進黨當局能調整其大陸經貿政策,可能性較大的做法將是先批准力晶與茂德的0.25微米製程投資申請,再審議是否放寬為0.18微米。液晶面板廠登陸也可能有進一步的放寬。未來光電産業在大陸的投資生産鏈可能會向中上游移動,小尺寸面板的生産投資也有機會放寬。通過並購而擁有大陸小尺寸面板的統寶,可望率先獲得批准。傳統産業方面,開放輕油裂解廠到大陸投資的呼聲一直很高,但臺灣當局以牽涉廣泛而複雜為由始終不肯開放,近期內進行調整的機率仍然不大。
來源:中新網
編輯:芳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