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黃昏,清風漸起,行走在金橋村整潔的街巷,聽人們娓娓講述張雅琴的故事。
這位江蘇省丹陽市金橋村已故黨總支書記,像一支無私奉獻的紅燭,將生命熔在了金橋村的土地上。村裏的一草一木間,都留下了她動人的事跡。
橋
南河上的石橋無言,橋下的流水淙淙,仿佛訴説那艱苦奮鬥的故事……
十年前,金橋村還叫木橋村。村裏通往外界的,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小橋。河溝縱橫、交通閉塞,村裏的能人辦廠,也都選擇在數裏之遙的別村。
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後,張雅琴面對的頭件大事就是造橋,但村集體賬上不僅沒錢,還欠債28萬餘元。張雅琴沒有畏縮,帶著黨員幹部集資造橋,她自己帶頭捐了7000元。金橋村的群眾看到了改變村貌的希望,紛紛解囊,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捐出了幫人洗衣一個月掙來的100元錢。
為了節約成本,張雅琴帶著幹部們為造橋義務勞動。一根扁擔、兩個籮筐,張雅琴帶著幹部們到附近廢棄的建築工地去挑拆下來的磚瓦。扁擔咯吱咯吱響,45歲的她宛如一隻頭雁,走在挑磚隊伍的最前面。漫長的鄉間小路上,汗水濕透了衣衫。寒冬臘月,河水冰冷,為了搶進度挖土方,她更是帶頭挽起褲腿跳進河水中,揮起鍬來埋頭苦幹。多像年輕時的她呵!18歲時生産隊開溝挖塘,她就是這樣毫不猶豫帶頭往水裏跳。
後來,張雅琴帶領金橋村的幹部綠化隊轉戰丹陽各地,為村集體增加積累。開發區的香樟、丹陽師範的竹子……在承攬綠化工程時,她的肩周炎犯了,一隻胳膊抬不起來,後又因為服用藥物過量一條腿不聽使喚了。烈日下,人們含淚看著她頭戴草帽、肩搭毛巾,拖著一條病腿,照樣揮汗如雨。
“幹部幹部,就要先幹一步!”張雅琴這樣解釋“幹部”的涵義。
廠
道路邊的廠房無言,繁忙的生産設備,仿佛訴説著那辛勤的創業歲月……
新興路邊的宏昌汽配廠,是張雅琴為村裏引進的第一家企業。為了讓崔洪昌這個本村能人回鄉辦廠,張雅琴登門拜訪了十多次,前七八次撲空了,她就早上六七點鐘趕到崔洪昌家門口去“堵”。村裏造橋修路期間,聽説崔洪昌想到別村投資辦廠,張雅琴又是幾次登門,言辭懇切,最終留下了這位能人。
東環路上,連綿十幾家頗具規模的企業中,有崔洪昌的新廠,也有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誼善車燈廠。一位企業負責人説,以前這裡是一片溝塘,沒有路,地勢也低,最後選擇落戶這裡,主要是因為張雅琴的熱情挽留。靠誠摯態度感動人、靠改善環境吸引人、靠貼心服務留住人……張雅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幹事效率,引進了一家又一家企業。
如何壯大集體經濟?張雅琴一直在思考、在探索。七八年前,村裏在南河邊建起一個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的工業園,共有標準廠房300多間,村集體每年可收取租金180萬元。金橋村所在的新橋鎮是遠近聞名的汽車配件基地,三四年前,張雅琴又利用一塊價值不高的土地建起了汽配物流中心。走進金橋物流中心,滿是挂著全國各地牌照的貨車。誰能想到物流中心剛建成時,貨源不足,生意清淡,張雅琴急得天天跑過來,繞著中心一圈一圈走個不停。昏黃的路燈、冷清的院子、她疲憊的身影被燈光拉得很長很長……
深入調研、四處求教,改進設施、廣引客源,如今金橋物流中心已實現全國所有省轄市汽車配件物流配送的全覆蓋,每年為村集體貢獻租金160多萬元。
“她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思路的人,如果自己當老闆,事業絕不會比我們差!”崔洪昌雖語帶遺憾,但更多的是欽佩和讚嘆!
村
花園般的新村無言,風中搖曳的草木,仿佛訴説那不息的生命傳説……
小橋流水、綠柳拂堤,清澈的小河從金橋新村嶄新的公寓樓前流過。張雅琴在帶領全村致富的同時,也在抓緊描繪新農村建設的美景,她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然而,在新農村光明圖景初現時,她卻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輕!病中的她魂牽夢縈的,還是村子的長遠發展、村民的生活冷暖。
2010年1月2日,在一個寒風凜冽的日子,回家養病的張雅琴帶著村幹部在本村和鄰村考察,最後在長江邊的洪樓村站定:“今天開個現場會,就是要看看我們金橋和別的村有什麼差距。各村都在搞建設,發展得都很快,我心裏急啊!”人們看到,她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猛烈的江風好像要把她刮倒。村幹部心疼地建議她回村委會再商量,張雅琴的拗勁上來了:“不行,回去氣氛就不同了。你們不要擔心我,金橋今後的發展比我個人重要得多!”
病危期間,丹陽市委書記李茂川趕來探望,張雅琴以微弱的聲音説:“如果再給我兩年時間,讓我再拾掇拾掇,咱們金橋村就更對得起這名號了,我也就死而無憾了!”
一心為公,一生勤苦,她為金橋村鞠躬盡瘁,張雅琴何求?
2010年9月26日晚,張雅琴等待接受第二天的手術,她叮囑丈夫陸榮華準備點錢,到村裏幾戶生病的人家去探望。鄰村一戶人家夫妻倆都得了癌症,她又囑咐丈夫一定要去看望:“我生了病,組織這麼重視,現在群眾有困難,咱一定要幫幫他們!”
2010年9月27日,張雅琴的生命之火熄滅了。她將自己生命全部的光和熱,都熔鑄進了一生摯愛著的金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