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最牛校長”的葉志平,因腦溢血辭世,終年57歲。生前他曾説,“我不牛,我想做牛”。還不到退休年齡,但葉志平卻離我們而去。扼腕嘆息之餘,不禁想起了著名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2300多名學生,用不可思議的1分36秒安全疏散到操場,創造了8級大地震中“無一人傷亡”的奇跡。若不是作為校長的葉志平平日裏居安思危、把學生的生命安全看得高於一切,視安全教育為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且常抓不懈,焉能創造這等奇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學校如果連學生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予以有效保證,還談什麼教書育人?在葉志平的教育生涯中,“安全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一種意識,一種深入骨髓的、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今天,紀念葉志平,就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學習他居安思危、視生命教育為一切教育之根本的精神!
在“汶川大地震”的背景中,在自己一手締造的全校師生“零傷亡”的奇跡面前,“最牛校長”的稱號對葉志平來説是當之無愧的,他完全有資格感到驕傲和自豪。可是,葉志平卻沒有,面對記者的採訪,他沒有大談特談自己的“先進”經驗,沒有借機推廣自己的辦學理念,甚至連一點點成名的欣喜之情都沒有表現出來。他只是淡淡地説:“我們只是慢慢地摸索,最後在這次大地震當中,歪打正著,用上了。”接下來,他就埋頭于緊張的災後重建工作。如今,斯人已逝。我們紀念他,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在成績面前永遠保持清醒頭腦的這種精神,學習他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
葉志平曾對記者説:“我不牛,我想做牛,做魯迅先生筆下的孺子牛,就是我的目標。”何謂“孺子牛”?信念堅定、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無私奉獻……1分36秒,是葉志平幾十年為“牛”生涯的高度濃縮。震前,他許多年如一日,一次又一次地總結、修改應急疏散方法和預案,規定每週進行一次安全教育課,每學期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就連學生在集體開會時該怎麼搬凳子他都作出了嚴格規定……震後,他毫不猶豫地放棄去外地療養和出國考察的機會,和工程技術人員風裏來、雨裏往,不怕吃苦受累,不怕困難和麻煩,確保了新學校的順利竣工。如此心中無“我”、不知疲倦地工作,若沒有“孺子牛”的精神,又怎能堅持得下來?紀念葉志平,就要學習他的這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逝者長已矣。此時此刻,我們最應該靜下心來思考的是,葉志平留給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也許是紀念葉志平最好的方式。(徐生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