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商家促銷玩貓膩 顧客多個心眼防忽悠

時間:2011-01-30 13:58   來源:《文匯報》

  前一段時間,農工商超市集團發行了可以反覆充值支付的“紅利卡”。儘管辦卡需要10元工本費,但由於其廣告商品讓利後很快就能抵消辦卡費用,加之媒體、廣告的宣傳,不少顧客辦了此卡,我也成為其中的一員。

  那天看了廣告上所登的商品,就去了我所住小區北大門外的一家超市購買只在當天讓利的大米。到店裏一看,大米確實比平時便宜5元,可營業員卻告知,收銀機壞了不能刷“紅利卡”,而且當天修不好。無奈我只能到小區南大門外的農工商超市集團旗下的另一家超市去碰運氣。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家超市收銀機是好的,但讓利大米沒貨。想起附近還有一家可以使用“紅利卡”的便利店,我便懷著一線希望趕過去,結果那種大米也沒貨,卻看到了另一種讓利飲料,就想買幾瓶,也算不虛此行吧。當在貨架上取出飲料去收銀臺刷卡時,卻被告知這種飲料不在優惠之列。我説讓利牌子明明白白挂在上面該怎麼解釋?營業員説牌子忘記撤下了。轉了這麼大一圈,無功而返,胸悶之餘大有被愚弄的感覺。眼見也有其他顧客興衝衝趕來,掃興而歸,抱怨聲不絕於耳。

  如今的市場,商家促銷手段繁多,拼搶人氣的創意迭出,這活躍了市場,也給消費者以更多的選擇和實惠。但是,如果相關的配套措施未跟上或運作中發生的問題沒能及時解決,則會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甚至給消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孟繁強

  學會自我維權

  商家年末促銷擺噱頭,讓顧客“吃藥”、權益受損的事例時有所聞。我也曾上過當,受過騙。除了將快過期的商品作贈品、打悶包、假打折、購物券上玩花樣、虛假廣告宣傳誤導顧客等外,我還碰到過大賣場貨物攤位標價與結賬時價錢不一的情況。

  一次,我買了一隻冷凍鴨,在拿到帳單時我發現比原標價貴了十多元,儘管我最終討回了公道,但花費了我不少時間,而且使我一整天情緒不佳。我對這種不道德的商業行為深惡痛絕。誠信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商家應該增強自律,用有悖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行為來為自己小團體謀利,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市場競爭並沒有好處。筆者居住的社區有兩家超市,一家誠信敬業,顧客盈門;一家經常欺蒙顧客,門可羅雀。誰誠實經營誰坑客蒙人,公眾心裏是有譜的。誠信為本,顧客至上,服務社會,才是企業發展的“人間正道”。

  在譴責失誠信商家的同時,有必要提醒眾消費者提高警惕,識破不良商家的伎倆,維護自己的合法、正當權益。一是要到有信譽、無劣跡的商家去消費,確保自己利益;二是購物不貪圖小利,寧肯多出幾鈿,買正宗商品,也不要為省幾個小錢,買偽劣假冒商品;三是購物時要有“火眼金睛”,學會識別真假優劣,檢驗是否有廠家標識、地址、電話,最重要的是檢查保質期;四是購物結賬時要索要發票或付款憑據,並妥善保管好;五是遇到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一定要奮起維權,到有關部門去投訴。

  梁仁

  為顧客著想 做長遠生意

  去年春節前各商家紛紛打出“促銷價”,在徐家匯港匯廣場附近的一家服裝店裏,我妻子看中了一件淡綠色的兩用衫。這時,一位女中年營業員輕輕地走到了她的旁邊。當時我清楚得很,接下來的故事應該是程式化的,無非是檢驗營業員根據顧客的心理隨機應變推銷商品的能力而已。

  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女營業員打量了穿在妻子身上的兩用衫,輕輕地對著鏡子左顧右盼的妻子説,阿姐,我覺得這綠色的衣服不太適合你。營業員説這話時是輕聲細語的,但我們卻驚異了。説句心裏話,陪她上街購衣這種唱反調的營業員還是第一遭遇到。“我覺得這綠色的衣服不太適合你,你5月份來的話商店有促銷活動,到時有更多的選擇。”我們默默地點點頭。我在心裏默語:説“不”的營業員,謝謝你。

  誠信待客,做生意實在,將心比心,這才是一種智慧和境界。去年5月,我和妻子又一次光顧了這家服裝店,在這位女營業員的參謀下,妻子買了一套職業裝,價格公道,款式也不錯,雙方都挺滿意。事後她還介紹了幾位老姐妹去店裏購物,大家對這位營業員都留下美好印象。

  説實在的,設身處地當好顧客的貼心參謀,吸引更多的回頭客,遠比那些見一個逮一個忽悠消費者的店家和營業員要高明得多!

  金洪遠

  優惠應有道 告知宜提早

  日前,女兒為我過生日宴請諸親好友,在浦東一家主營象山海鮮的酒家請客。酒樓大廳廣告牌上寫著,在本店就餐(不含酒水)滿200元者,可獲贈50元優惠抵扣券。女兒湊足消費了2000元,領取了10張共計500元的抵扣券。本想在除夕年夜飯時使用,但看了券背後説明才知,抵扣券只限2月18日(正月十六)後在本店生效使用,吃滿200(不含酒水)只能抵付一張(50元),有效期十天。也就是説這500元券必須再消費2000元才能全部抵扣掉,並且限定在節後十天的淡季內在該店消費。這種設置了過於嚴格的享受條件的“優惠”,讓人感覺不到得了多少實惠,被“忽悠”的感覺倒是油然而生。

  我以為,商家抓住消費旺季搞促銷無可非議,但一定要“以人為本,以信取財”,既要追求自身贏利,也要顧及消費者權益,若做得得體,必定會取得雙贏的效果。搞促銷實際上也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回報,應該事先把相關條件和限制明明白白公開告示,讓消費者的知情權得到充分滿足,而不要藏頭露尾,遮遮蓋蓋。作為一家堂堂的大酒家,在刊出優惠廣告時,即便是顧及到自己的聲譽,我覺得也應該做得大氣一點,透明一點。

  陳冬梅

  廣告用語要實在

  有一則促銷廣告,上面寫著:買一箱啤酒,送20斤飲料。後來,有人買了一箱啤酒,要求商家“兌現”時才知道,其實是“送2聽飲料”,商家故意把“聽”字中的“口”字偏旁寫得很大很圓,並與“斤”拆開寫,誘人上當。像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明明是6-8折,寫成6.8折;還有“買房子,送傢具”,其實是“幫你運送傢具”等等。

  我想,商家耍這種小聰明,人家是一次性上當,而自己卻是一輩子的不良記錄。有些商家歪點子很多,喜歡在廣告上玩花頭,自以為這是生財之道,其實這是歪門邪道。這些商家只算小賬不算大賬,眼睛只盯著蠅頭小利和眼前利益。殊不知,失去誠信就是最大的成本,其實這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我要奉勸商家,不能靠歪點子來吸引顧客,應該考慮自己的長遠利益和細水長流,真正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作為我們消費者來説,要避免上當受騙,實現自我保護,對廣告也應該有一種合理的“懷疑態度”,要防止盲目跟風,冷靜地獨立思考,通過一定途徑檢驗廣告的真實性,以過濾掉廣告中的各種花頭,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採購和消費風險,真正做到理性消費。 肖夏

  消費者要多點理性

  年關臨近,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清倉大甩賣”、“大削價”、“買一送一”這類極具誘惑力的年末促銷的宣傳廣告。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我們應該學會擦亮眼睛、規避風險,切勿被商家牽著鼻子走,要冷靜審慎地看待年末促銷。

  首先,一些商家搞年末促銷的目的,就是想把那些過期的或者積壓的貨品銷售出去,促銷無非就是給這種銷售行為穿上了一件光鮮的外衣罷了,其實並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少實惠。其次,商家往往利用模糊標價、虛構原價等方式來欺騙消費者。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發現,商家在價格的設置上是很有講究的,通常價格總是低於某一整數價,而且尾數基本上都是大於5的,更多時候是8、9之類的數字,按照“四捨五入”的計算方法,最終這些都是會被計算在內的。第三,一些年末促銷的商品品質讓人堪憂。商家經常在促銷中以次充好,甚至摻雜假冒偽劣商品,消費者到頭來可能還會得不償失。不可否認,消費者盲目消費,貪小便宜等錯誤的消費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商家的這種行為。我們千萬不能被那種“花好稻好”的宣傳攻略所俘獲,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上當。 徐鋒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