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年俗多情趣:送“灶君”,蒸年粿,拼個好彩頭

時間:2011-01-24 13:5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進農曆臘月,臺灣過年的氣氛就濃起來了。在臺灣,春節習俗與祖居地閩南地區相差無幾,但也有些不同的情趣和特色。

  送“灶君”

  臘月廿四“掃塵”後,開始貼年畫、春聯。家家戶戶要買又甜又粘的蜜餞、茶料,放于灶臺的“司命灶君”前,泡沏3杯清茶,燒香放鞭炮為“灶君”送行,讓他“好話傳上天,壞話去一邊”。

  過年時,臺灣同胞還會在傢具上貼“春”字,但米缸不興貼“春”,臺灣方言“春”與“伸”諧音,糧食有“伸”余,意味人口少了不吉利。所以,米缸大都貼個倒置的“福”,寓意“福到了!”

  蒸年粿

  臺灣有首年粿歌:“甜粿過年,發粿發錢,菜包包金,菜頭(蘿蔔)粿吃點心。”甜粿是過年最主要的年粿,發粿要發得好才會發財。菜包內有包餡,所以能包金。菜頭粿取其好彩頭之意,可當點心之用。

  臘月廿八前,家家戶戶做好年粿,炊粿可是件嚴肅認真的事。臺灣人俗信蒸年粿時,都會有“年糕神”看護,年粿發不發,關係著來年一年的運途,所以主婦們都嚴禁小孩在灶臺旁問這問那,更禁忌説出不吉利的話,以免“年糕神”發怒,新年運勢“發不起來”。

  好彩頭

  除夕這天習稱“年夜”,臺灣俗語“年夜沒返沒某(妻),清明沒返沒祖”,説的便是年夜闔家團聚的意義。

  年夜飯所吃的菜幾乎都有象徵意義,如吃“韭菜”(“韭”與“久”諧音),寓意年壽“久久長長”;吃菜頭(蘿蔔)表示好彩頭;吃“全雞”,表示全家福(“雞”與“家”諧音)。

  臺灣特産甘蔗,人們習慣在自家大門後兩側,分置兩株帶葉的甘蔗,寓意甜蜜盈溢家門。年夜飯後,全家人圍坐分吃,俗信一節一節啃,來年生活會如甘蔗一樣甜美。

  吉祥話

  臺灣春節禁忌甚多,正月初一這天不能洗衣,不能動刀,不能説不吉利的話。如果小孩失手打破碗碟,要説“歲歲(碎碎)平安”或“落地開花”、“碗豁嘴,大富貴”之類吉語。

  臺灣同胞習稱春節為“初一早”。早飯後親友走家串戶互相拜年。多數人家備有金棗(金橘蜜餞),親友來臨,先請吃金棗並呈上一句吉語:“吃金棗,年年好!”(林長華)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