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在美國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總領事彭克玉(前右三)、納斯達克OMX集團高級副總裁羅伯特 麥柯奕(前右二)出席開市儀式。美國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當天舉行祝賀中國2011年農曆新年開市儀式,以這一方式共同慶祝中國的傳統佳節。新華社記者申宏攝
言夏通過網路告訴記者,原以為去暖和的東南亞,和家人旅遊休閒一番,誰知那裏的年味不亞於北京城內,尤其是新加坡好多商場居然跟國內一樣有春節折扣!
中國內地的各個城市也一樣。人們開始出門踏春、結伴旅遊。長達7天的假期被人們稱為“春節黃金周”,這7天不僅是辛勞一年的人們休閒娛樂的機會,更是大小商家一年裏最為看重的商機。
從位於邊境地帶的新疆墨玉縣來到武漢經商的麥麥提 依明今年沒回家過年,他有自己的道理:“過年是最好的賺錢機會。出遊人多,我的烤肉生意非常紅火。”他的燒烤攤就在武漢東湖海底世界遊樂園旁邊,正月初三這天行人如織,他用錄音機播放著歡快的維吾爾族音樂,招攬了不少生意。
工商業文明為傳統春節注入新奇之外,也帶來了困擾。備受中外媒體關注的春運就是傳統春節文化在工業文明下産生的“不良反應”,成為當今世界在和平時期出現的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
農曆臘月二十九,除夕倒數第二天,在湖北黃陂四季美建築工地打工的農民工陳紅軍冒著嚴寒好不容易擠上了開往老家重慶榮昌縣的火車。“這是火車站專門為春運增開的臨時列車,不知道到站時間。但是上車就等於回家。打拼一年,就圖回家過個好年啊!”挑著兩大編織袋行李的陳紅軍説。
2011年春節,像陳紅軍這樣候鳥式遷徙的人口數量,中國官方預測為28.5億人次,去年這個數字實際是25.57億,而20年前是8.57億。這些人口流動大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回家過年,他們又有一個共同的命運——離家工作。
“這是農耕文化形成的特殊人口結構與工業文明對勞動力大量需求之間的矛盾所形成的獨特現象。回家過年依然是多數中國百姓一年到頭的最大心願,不管傳統春節發生怎樣的現代變化,家庭、團圓、喜慶、熱鬧等依然是這個節日所堅守的文化價值,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民族都認可的文化觀念。”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周運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