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歷本兒
舊時代中的生活指南
黃歷不算是什麼吉祥物品,可在過去的年代裏,也是過年時幾乎家家要購置更新的東西。
最早的黃歷叫“皇曆”,是由皇宮裏的欽天監製作發佈的,必須是官印,私人不能出。後來到了民國年間,私人的書局也開始印皇曆,有人就借用軒轅黃帝的“黃”字,把“皇曆”改叫“黃歷”,也叫“時憲書”,進而演義成黃歷是由軒轅黃帝創制的。但其實這只是後人的編造。
黃歷的內容,不光有天文學的計算規制,也與中國傳統的五行八卦、十二生肖等理論密切相聯,包含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比如即將過去的庚寅虎年,屬於金虎,是個很吉祥的年份。而這個虎年是“過山虎”,與之對應還有“上山虎”、“下山虎”的説法,下山虎是不太好的,上山虎是很吉祥的。而即將到來的辛卯兔年,屬於木兔。因為兔子本來就是吃植物的,而且今年的兔年是禪窟之兔,是月宮裏的兔,所以按過去的説法也是個很吉祥的年份。類似這樣的內容,過去在黃歷上都要體現出來。
中國最晚在秦代就已經有歷書存在。大約從宋朝開始,歷書中出現“衝煞忌宜”的術數內容。千餘年來,黃歷一直是中國民間最暢銷的書籍。
黃歷中除了要標明二十四節氣,還有三個雜節氣也必須標明出來,那就是“三九”、“三伏”和“梅雨”。“三九”很好理解很好記,叫做“冬至當天就數九”。而“三伏”的計算方法比較複雜,叫做“夏至三庚才數伏”:過去人們是用十天干十二地支來計日的,庚是十天干中的一個,十天才出現一個庚日,這個説法的意思是夏至過後出現第三個庚日時,才開始數伏。而這個情況在每年中都是不一樣的。至於“梅雨”節氣主要在南方地區受重視,它的計算方法是“雨水”節氣過後的第81天為梅雨季節的開始。
過去老百姓幾乎家家都有黃歷,黃歷上對每一日的吉兇利弊都有各種説明。人們出門遇上了倒楣事兒,常會被調侃:“誰讓你出門不看黃歷的?”雖然此話不能太當真,但也反映了黃歷在當時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記者王鴻良 通訊員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