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委書記蘇榮通過中國江西網向網民拜年。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兔年春節,如果你的拜年方式僅限于走親戚、打電話、發短信,你可能已經“OUT”了。網際網路創造出新的春節文化,與傳統過年方式相互“混搭”,成為今年春節的一個突出亮點。
盤點兔年春節網路過年秀,百字微博拜年、官員網路賀歲、網路視頻祝福,字裏行間,一顰一笑,傳遞著濃濃的溫情和感動,匯成這個春節最溫暖的記憶。
微博上熱鬧過大年
兔年來臨之際,一股“織圍脖,拜大年”的熱潮迅速在各大網站蔓延開來,微博拜年受到明星、名人以及80後、90後人群的追捧。連日來,記者在網易、新浪、搜狐、騰訊等網站的微博上看到,以“新年快樂”為主題的微博祝福俯拾皆是,動輒上百萬條之多。
除了互道祝福,網友們還在微博上貼出長假旅遊的照片,或發視頻“現場直播”過年景象,熱鬧非凡。網友“Simon”上傳了姥姥家豐盛的大餐,溫馨的團圓氣氛在微博上瀰漫,引來諸多粉絲圍觀和點評。
更值得肯定的是,在微博話題的指引下,使一些本已淡出人們記憶的春節習俗重新進入人們視野,讓“越來越沒有年味”的春節重又增添了亮色。“踩高蹺、守歲、上香敬佛……多久遠的記憶啊,若非網友在微博裏津津有味地描述,我都不記得這些畫面了。”淘寶一家網店店主黃曉磊説。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近期發佈的第2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0年,國內微部落格用戶規模已有約6311萬人。中國人過年講究的是熱鬧喜慶,從登門拜年到電報賀歲,從短信視頻到微博祝福,隨著微部落格數量的遞增,微博拜年成為今年最潮、最火、最低碳的拜年方式。
微客“又見飄雪”説:“微博是一個神奇的平臺,它可以在發佈新鮮事、分享幽默圖片的同時,將自己的心情貼在網上。”
一些網民説,微博就像一個匯聚了天南地北網友的大家庭,微博的語言多屬原創,都是發自肺腑的真心話,避免了手機祝福短信千篇一律的弊端,因而受到網友熱捧。
網路拜年成風尚
兔年新春,17個省(區、市)的31位黨政領導匯聚網路,“群起”向廣大網友拜年賀歲。
點擊這些新春賀辭,普遍篇幅短小,言簡意賅,字裏行間帶著“給力”“圍觀”等時髦的“潮語”“熱詞”。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省長秦光榮給網民拜年説:“神馬都是浮雲,科學發展才是真經,轉變發展方式最給力”,一時引發網民瘋轉和跟評。
新春賀辭無不透出官員對網路民意的認可和尊重。青海省省長駱惠寧寄語廣大網友:“希望多上‘好鐵’,多拍‘大磚’。”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希望網友:為建設幸福廣東當好“潮人”“脖主”,堅持“灌水”“拍磚”,多多“圍觀”“給力”,話語句式全然顛覆了人們熟悉的話語方式,得到網友一致好評。
實際上,政府官員網路拜年不過是已經漸漸流行的網路拜年風尚的一個縮影。前兩年進行網路拜年、網上買年貨的人還不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學歷較高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不論男女老少,學歷或高或低,都加入進來,大家在過年期間都在這樣做,慢慢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副教授李浩認為,春節文化的多元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中華文明向來有容乃大,“混搭”可能就是當下春節文化現實存在的一種形式,就好像年夜飯的餐桌上,既有北方的餃子,也可以有南方的湯圓。我們不必指責它不夠純粹,只要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網路上流行的拜年方式不僅成為傳統拜年方式的補充,一些內容更直接傳播到現實生活中。就在春節前,雙手十指交叉然後豎起大拇指的“兔手勢”一夜之間風靡網路,它一改傳統的作揖抱拳拜年手勢,十指交叉意指“親昵”、“親密”,豎起大拇指寓意“最好”、“最棒”,而同時豎起兩個大拇指其形狀又如兔子的耳朵。時尚的“兔手勢”寓意著吉祥和團結,在社會上迅速火了起來。
一張“網”聚起億萬團圓情
“大年三十,我們志願者早晨吃雞蛋,中午吃泡麵和八寶粥,下午把全縣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玩遊戲、發新年禮物,晚上志願者們坐在一起包餃子,然後自編自導自演過新年。雖然一整天很累,也沒有電視看春晚,但我們非常開心!”
這是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大三學生程立波2月3日在網路上寫下的一段心語。
今年寒假,程立波利用寒假時間到舟曲支教,到2月3日已是他在舟曲度過的第18天。他把自己每一天的活動都發佈在網路上,父母通過網路了解了他的生活,也少卻了一份擔心。
程立波説,在舟曲的10多天裏,自己每天都在感動,每天都在學習,成長了許多,自己很高興這次能有機會來到舟曲義務支教,並且留在舟曲和小朋友們一起過年,這是一個終身難忘的春節。
過年了,對於因工作等原因回不了家的人,網路給他們提供了與家人共度春節的平臺,一張“網”聚起的億萬中國人的團圓情、思鄉心,一根“網”線牽起千里之外的親人,互道問候、祝福新年,那份溫馨著實讓人感動。兔年春節,如果你的拜年方式僅限于走親戚、打電話、發短信,你可能已經“OUT”了。網際網路創造出新的春節文化,與傳統過年方式相互“混搭”,成為今年春節的一個突出亮點。
盤點兔年春節網路過年秀,百字微博拜年、官員網路賀歲、網路視頻祝福,字裏行間,一顰一笑,傳遞著濃濃的溫情和感動,匯成這個春節最溫暖的記憶。
微博上熱鬧過大年
兔年來臨之際,一股“織圍脖,拜大年”的熱潮迅速在各大網站蔓延開來,微博拜年受到明星、名人以及80後、90後人群的追捧。連日來,記者在網易、新浪、搜狐、騰訊等網站的微博上看到,以“新年快樂”為主題的微博祝福俯拾皆是,動輒上百萬條之多。
除了互道祝福,網友們還在微博上貼出長假旅遊的照片,或發視頻“現場直播”過年景象,熱鬧非凡。網友“Simon”上傳了姥姥家豐盛的大餐,溫馨的團圓氣氛在微博上瀰漫,引來諸多粉絲圍觀和點評。
更值得肯定的是,在微博話題的指引下,使一些本已淡出人們記憶的春節習俗重新進入人們視野,讓“越來越沒有年味”的春節重又增添了亮色。“踩高蹺、守歲、上香敬佛……多久遠的記憶啊,若非網友在微博裏津津有味地描述,我都不記得這些畫面了。”淘寶一家網店店主黃曉磊説。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近期發佈的第2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0年,國內微部落格用戶規模已有約6311萬人。中國人過年講究的是熱鬧喜慶,從登門拜年到電報賀歲,從短信視頻到微博祝福,隨著微部落格數量的遞增,微博拜年成為今年最潮、最火、最低碳的拜年方式。
微客“又見飄雪”説:“微博是一個神奇的平臺,它可以在發佈新鮮事、分享幽默圖片的同時,將自己的心情貼在網上。”
一些網民説,微博就像一個匯聚了天南地北網友的大家庭,微博的語言多屬原創,都是發自肺腑的真心話,避免了手機祝福短信千篇一律的弊端,因而受到網友熱捧。
網路拜年成風尚
兔年新春,17個省(區、市)的31位黨政領導匯聚網路,“群起”向廣大網友拜年賀歲。
點擊這些新春賀辭,普遍篇幅短小,言簡意賅,字裏行間帶著“給力”“圍觀”等時髦的“潮語”“熱詞”。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省長秦光榮給網民拜年説:“神馬都是浮雲,科學發展才是真經,轉變發展方式最給力”,一時引發網民瘋轉和跟評。
新春賀辭無不透出官員對網路民意的認可和尊重。青海省省長駱惠寧寄語廣大網友:“希望多上‘好鐵’,多拍‘大磚’。”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希望網友:為建設幸福廣東當好“潮人”“脖主”,堅持“灌水”“拍磚”,多多“圍觀”“給力”,話語句式全然顛覆了人們熟悉的話語方式,得到網友一致好評。
實際上,政府官員網路拜年不過是已經漸漸流行的網路拜年風尚的一個縮影。前兩年進行網路拜年、網上買年貨的人還不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學歷較高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不論男女老少,學歷或高或低,都加入進來,大家在過年期間都在這樣做,慢慢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副教授李浩認為,春節文化的多元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中華文明向來有容乃大,“混搭”可能就是當下春節文化現實存在的一種形式,就好像年夜飯的餐桌上,既有北方的餃子,也可以有南方的湯圓。我們不必指責它不夠純粹,只要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網路上流行的拜年方式不僅成為傳統拜年方式的補充,一些內容更直接傳播到現實生活中。就在春節前,雙手十指交叉然後豎起大拇指的“兔手勢”一夜之間風靡網路,它一改傳統的作揖抱拳拜年手勢,十指交叉意指“親昵”、“親密”,豎起大拇指寓意“最好”、“最棒”,而同時豎起兩個大拇指其形狀又如兔子的耳朵。時尚的“兔手勢”寓意著吉祥和團結,在社會上迅速火了起來。
一張“網”聚起億萬團圓情
“大年三十,我們志願者早晨吃雞蛋,中午吃泡麵和八寶粥,下午把全縣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玩遊戲、發新年禮物,晚上志願者們坐在一起包餃子,然後自編自導自演過新年。雖然一整天很累,也沒有電視看春晚,但我們非常開心!”
這是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大三學生程立波2月3日在網路上寫下的一段心語。
今年寒假,程立波利用寒假時間到舟曲支教,到2月3日已是他在舟曲度過的第18天。他把自己每一天的活動都發佈在網路上,父母通過網路了解了他的生活,也少卻了一份擔心。
程立波説,在舟曲的10多天裏,自己每天都在感動,每天都在學習,成長了許多,自己很高興這次能有機會來到舟曲義務支教,並且留在舟曲和小朋友們一起過年,這是一個終身難忘的春節。
過年了,對於因工作等原因回不了家的人,網路給他們提供了與家人共度春節的平臺,一張“網”聚起的億萬中國人的團圓情、思鄉心,一根“網”線牽起千里之外的親人,互道問候、祝福新年,那份溫馨著實讓人感動。
在濟南做裝飾材料生意的胡安康,大年三十晚上通過網路視頻和家裏人“面對面”地過了一個年。胡安康告訴“中國網事”記者,他老家在安徽,春節因為公司的安排,不能回家過年,“那天和弟弟打電話,無意中説起,他説他剛買不久的手提電腦有攝像頭,讓我也去買個攝像頭,三十晚上可以跟家裏連視頻,我就趕緊去買了一個,三十晚上通過視頻給家裏人拜了個年。”胡安康説。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善峰説,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網路過年這種新的文化都已經出現並存在了,它對於擴大我們春節的影響力,豐富春節文化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濟南做裝飾材料生意的胡安康,大年三十晚上通過網路視頻和家裏人“面對面”地過了一個年。胡安康告訴“中國網事”記者,他老家在安徽,春節因為公司的安排,不能回家過年,“那天和弟弟打電話,無意中説起,他説他剛買不久的手提電腦有攝像頭,讓我也去買個攝像頭,三十晚上可以跟家裏連視頻,我就趕緊去買了一個,三十晚上通過視頻給家裏人拜了個年。”胡安康説。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善峰説,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網路過年這種新的文化都已經出現並存在了,它對於擴大我們春節的影響力,豐富春節文化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