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鄧小平

時間:2011-07-06 13:13   來源:台灣網 

  鄧小平是中國共産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選《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 

  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原名鄧先聖,5歲進私塾發蒙,學名鄧希賢,後轉入新式小學。高小畢業後,考入廣安縣中學。1919年秋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受五四運動的影響,這時他有了樸素的"工業救國"的愛國思想,他同全校同學一起參加抵制日貨、聲討賣國賊的活動。1920年夏,赴法國勤工儉學。鄧小平到法國後,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學學習過幾個月,就先後到幾個工廠做工,他體驗到生活的艱辛,體驗到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當時,他和一批先進的中國留學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先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他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後改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4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從此,他走上無産階級職業革命家的道路,成為一名共産主義戰士。他擔任青年團旅歐總支部的領導成員和中共黨組織里昂區的特派員。他還作過青年團機關刊物《赤光》雜誌的編輯。1926年初,鄧小平離法赴蘇,先後在莫斯科東方大學、中隊2大學學習。他在當時寫的自傳中説道:"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使自己對於共産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地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 

  1927年春,鄧小平受黨的派遣回國,到西安馮玉祥國民軍聯軍擔任中山軍事學校政治處處長兼政治教官,並任該校中共組織的書記。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鄧小平于6、7月間轉赴漢口,在中共中央機關工作。不久,汪精衛主政的武漢政府也公開反共,嚴酷的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中國共産黨被迫轉入地下。為了適應秘密工作環境,他從此改名為鄧小平。8月7日他參加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糾正和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年底,他隨中共中央機關秘密遷往上海。1928年至1929年,任中央秘書長。1928年中國共産黨在莫斯科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協助留在國內的中央領導入,處理中央的日常工作。 

   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共産黨為了挽救革命,發動了一系列的武裝起義。1929年夏,鄧小平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廣西領導起義。他化名鄧斌,任中共廣西前敵委員會書記,同張雲逸等於12月發動百色起義,創建了紅軍第七軍和右江根據地。次年2月,又發功龍州起義,建立了紅軍第八軍和左江根據地。他出任紅七軍、紅八軍政治委員和前敵委員會書記。在鄧小平等人的領導下,在四個多月的時間裏,紅軍發展到七千人,紅色區域擴展到二十多個縣,擁有一百多萬人口,成為當時較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由於黨內"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的影響,部隊作戰連連受挫,不得不轉戰七千里,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同中央紅軍會合。鄧小平對"左"的錯誤指揮提出過不同意見,但未被採納。1931年2月,他受前委的委派,到上海向中央彙報工作。在這期向他寫了《七軍工作報告》,詳細敘述了紅七軍的情況,總結了起義前後的經驗教訓。 

   1931年夏,鄧小平到達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擔任瑞金縣委書記、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長。這時,推行"左"傾冒險主義的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人中央革命根據地。鄧小平同毛澤覃、謝唯俊、古柏等一直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執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他們反對"城市中心論",主張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廣大農村發展;反對軍事冒險主義,主張誘敵深入;反對用削弱地方武裝的辦法來擴大主力紅軍,主張兩種武裝力量都要發展;反對"左"的土地分配政策。臨時中央開展了對鄧、毛、謝、古的鬥爭。鄧小平被撤銷省委宣傳部長的職務,受黨內最後嚴重警告的處分,被派往中央蘇區邊遠的樂安縣所屬南村區委當巡視員。這是他在黨的政治生活中受到的第一次錯誤處分。後來,在軍委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人的支援下,被調到總政治部擔任秘書長。不久,負責主編總政治部機關報(紅星)報。 

  1934年10月,鄧小平隨中央紅軍長征,年底任中央秘書長。1935年1月,他參加了在中國共産黨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他擔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後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爭。大敵當前,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937年8月,鄧小平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奔赴華北抗日前線。1938年1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師長是劉伯承。鄧小平和劉伯承率一二九師深入日本侵略軍佔領區的後方,乙太行山為中心,依託山區,並向平原發展。他們率部進行了一系列戰鬥,在太行山站穩了腳跟後,廣泛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創建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接著,又率部越過平漢鐵路,東進冀南平原,開闢了冀南抗日根據地;還先後建立了太岳和由魯西等根據地合併而成的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1939年12月,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所在的太行地區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1940年3月,劉鄧指揮部隊,在晉察冀軍區部隊的配合下,奮起反擊,全殲進攻太行地區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一萬餘人。為粉碎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掃蕩",打擊日軍的"囚籠政策",從1940年8月起,八路軍向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了大規模的破擊戰役,即"百團大戰"。劉鄧率領所部38個團參加,進行大小戰鬥五百餘次,給日、偽軍以很大打擊。從1941年開始,華北敵後抗戰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1942年9月,鄧小平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書記。彭德懷、劉伯承回延安參加整風後,他于1943年l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並主持八路軍總部的工作,在艱苦的條件下,擔負起領導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黨政軍的全面工作。他本著面向敵佔區、面向交通線、敵進我進的方針,積極主動地開展遊擊戰爭,指揮部隊粉碎日、偽軍一次又一次的殘酷"掃蕩",並領導全區進行建黨、建軍、建政活動,進行整風、精兵簡政、減租減息和大生産運動,取得很大成績.鄧小平從實際情況出發,發表了《黨與抗日民主政權》、《一二九師文化工作的方針任務及其努力方向》、《五年來對敵鬥爭的概略總結》、《太行區的經濟建設》、《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等文章和講話。他提出了對敵鬥爭的一系列具體的政策和策略,提出了從各方面積蓄力量、為戰略反攻和戰後建國作準備的方針。他在北方局黨校的整風動員會上所發表的講話,指出毛澤東思想即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事業要以毛澤東思想作指導。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