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龍勝一帶的侗族,在立春以前,就要圍著耕牛忙碌,修牛欄、制燈籠、準備青草、糯米粑和甜酒等。到立春這一天傍晚,前面要用燈籠開道,後面跟著以竹編紙糊的“春牛”,由兩個青年舞動,最後面走著由勞動能手和能歌善説的人扮演的農民伕婦。他們代表全村,舞到每一戶農家,便向主人祝賀“春牛登門,風調雨順”。而主人則燃放鞭炮迎送,並贈給紅糖、粑粑等禮物,用迎春牛的節日拉開春耕生産的序幕。在春牛舞隊走遍各家以後,就在平地舉行歌舞會,不僅演出模倣勞動的舞蹈,而且舉行包括農事知識問答的對歌。到農曆六月初六,貴州榕江、車江地區的侗族還要過一個“洗牛節”,家家牽牛下河,為其洗身,並殺雞鴨為牛祝福,願耕牛清潔平安。據侗族老人傳説,耕牛是牛魔王變的。當初,牛魔王受玉帝委派向人類傳達旨意,誤將“天皇賜你們一日三餐肚子飽”説成“天皇賜你們一日三餐肚子還不飽”,結果害得人們忍饑挨餓。於是牛魔王便下到人間,幫助人們苦力耕作,以作為傳達旨意失誤的補償。侗家人為了感謝耕牛對農業發展的貢獻,於是便每年過洗牛節。布依族地區也有這個節日。雲南省麗江一帶的納西族地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日至三十日、九月十日至三十日,也要舉行兩次“洗牛腳會”。這兩段時間正是春、秋農事大忙以後,需要稍事休整,於是人們在上述兩段時間內任選一天,全村舉行聚餐,並洗刷耕牛、喂它12個麥餅和一捆青草,還要在牛欄上挂一串麥餅以表慰勞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