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餘年來,黨和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始終致力於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各民族共用發展成果,走上了共同“富裕路”。
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
布依族漢子莫義猛今年已經45歲,作為運動員他已不再年輕,但他仍將作為貴州省唯一一位選手,參加即將在貴陽舉行的民族運動會武術項目。
“沒有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支援,我們就過不上好日子,我很可能堅持不到今天。”莫義猛説。
莫義猛來自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麻尾鎮塘香村,11歲就開始跟隨村裏的寨老習武,在他看來,家鄉這些年來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
破爛不堪的低矮木樓,變成了今天兩、三層樓的磚瓦房;傳統的水稻、玉米種植,變成了今天的蔬菜大棚和經果林;孩子們讀書不用交學費,人人看病有合作醫療;忙完農活,鄉親們可以到村裏的文化廣場唱唱花燈……
如莫義猛質樸的話語所説,正是由於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大力扶持和全國各地的傾力幫助,才使民族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譜寫了大發展大繁榮的輝煌篇章。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説,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始終從戰略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民族地區的生産力。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進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僅“十一五”期間,我國就先後出臺14個政策性文件,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些政策性文件既有涵蓋整個民族地區的全局性重大舉措,又有針對各個民族地區實際、因地制宜制定的專項政策;既有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優惠政策,又有支援社會事業發展的具體舉措。
為了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黨和政府還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扶貧資金的投入。數據顯示,2002年到2009年,我國對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五個自治區和貴州、雲南、青海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省份投入中央財政扶貧資金417.4億元,佔全國總投入的39.87%,同時安排專項少數民族發展資金5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