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火炬傳遞指揮部運作組故事 精彩背後的汗水

時間:2011-08-05 13:11   來源: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彩虹般繽紛的火炬在傳遞者手中迎風飄揚,街旁的人們張開如“UU”般的笑臉,安保人員高度警戒盡忠職守,媒體長槍短炮捕捉精彩。鏡頭前,所有人井然有序地傳遞著青春與活力的大運火炬,然而這些精彩背後,卻是大運火炬傳遞指揮部運作組工作人員們用艱辛和汗水所澆灌出來的成果。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彥

  實習生 程文麗 鄭丹毅

  一天奔走20公里

  火炬傳遞時,火炬手揮舞著大運火炬,傳遞著青春的活力。而火炬手所站的點位都是有講究的,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大運火炬傳遞指揮部運作組主任蔣磊告訴我們:“我們儘量讓每個火炬手傳遞的距離都相同,但是這得結合實際的路況,得考慮到上坡和下坡,這就需要我們提前實地考察,還有就是在火炬手方面,比較出名的火炬手、安保級別較高的火炬手都得事先考慮好他們傳遞的位置,路段的設置,也會相應地加強他們的安保級別。”

  為更好地測量出每個火炬手之間的距離,運作組就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製作火炬投放點,也俗稱:打點。“其實在國外大型賽事的火炬傳遞之前並沒有‘打點’這一説法,奧運會所用的是衛星定位儀器,隨時就能測出火炬手所需要站的點位,但因為那套儀器比較昂貴,為了節儉辦大運,我們還是採取了最原始的辦法,人工親自去現場打點。”蔣磊説。

  在打點的現場,我們看到工作人員推著小輪車在馬路中央走著,手裏拿著油漆噴槍,到規定的點就會在地上用噴槍做個標誌,然後做著路書,40攝氏度的高溫,早已把他們的臉烤得通紅,汗水打濕了筆電,但他們還是認真地工作著。

  經過三站的校園傳遞後,運作組的工作人員對於打點也更加熟練,但蔣磊仍對5月份深圳大學站的他個人首次打點歷歷在目,“當時深大站是5公里的路程,其他的同事都去了北大站做準備,就只剩下我一個人在準備工作,去打點也是我一個人,首次打點時候我是開著車的,然後跑到90棒的時候發現點位不對,已經沒有距離了,那就等於説我一天的工作都白費了。”

  傳遞精確到秒

  為體現本屆大運會不一樣的精彩,深圳大運會火炬傳遞在傳遞方式上也有別於奧運會和亞運會,蔣磊告訴我們,“奧運會和亞運會都是用傳統的模式,進行行車投放。就是火炬手在車上,車跟著走,在需要傳遞之前就下車傳遞,而在深圳大運會上,每站我們火炬手投放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蔣磊介紹道:“深圳大運會火炬手投放此前每次都不一樣,北京大學站是人車分流,就是用車把人投放到定點,而等結束後再去接;在深圳大學站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車,都是靠工作人員帶過去,很早就在指定的地方定點站著;廣州大學城站運用傳統的行車投放。運作組的人員提前得做大量的工作。火炬傳遞在傳遞過程中要求不能停下來等,然而這些投放方式我們沒有經驗,這就需要在之前的預演,每個時間點,都得統籌精確,需要精確到每秒鐘。”

編輯:張維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