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結合應納入“舉國體制”

時間:2011-08-23 15:20   來源:新華網

  18日,21歲的王宇在深圳大運會男子跳高比賽中名列第四。繼“眼鏡飛人”胡凱之後,王宇成為清華大學體教結合又一傑出作品。

  結束深圳的比賽後,王宇説:“這次大運會的成績應該能達到85分吧,2米24至少證明我不比專業運動員差。”

  的確,“清華製造”的王宇至少在成績上已經躋身全國頂尖水準。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體教結合之路以來,高校已成為我國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一支有生力量。不僅僅在大運會,在亞運會、奧運會的競技場上,都閃耀著體教結合産物的身影。

  但遺憾的是,由於體制方面的不完善,我們的教體結合一直在跛足前行,體育與教育仍然沒有找到一個理想的結合方式。

  舉國體制的有益補充

  新中國成立後,體育系統形成了從業餘體校--省市專業隊--國家隊的運動員培養模式,絕大部分運動員從小就脫離了系統的文化學習而接受集中訓練。這套體系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運轉較為順暢,並對我國競技體育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其弊端開始顯現。這種專業選手培養體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導致運動員在文化知識、謀生技能等方面與接受正規教育的同齡人相比有很大差距,退役以後就業難。中國體育雖有金字塔塔尖,但金字塔的底座卻處境堪憂。

  1985年,一次學校課餘訓練工作座談會後,國家體委和國家教委聯合出臺了《關於學校開展業餘訓練培養高水準運動員的通知》,摸索建立一個除傳統體育系統培養運動員渠道外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體育人才培養新體系。1987年,教育部和國家體委聯合下文,在高校中試辦高水準運動隊。中國的體教結合之路由此出發。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