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從大運會出發

時間:2011-08-08 11:25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深圳灣體育中心主場館有個美麗的名字——"春繭",8月12日,這裡將迎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開幕式。

  "只要站在這個舞臺上,就可以證明自己。"22歲的深圳大學生志願者郝斌在體育館內對本刊記者説。被包裹在38公里長的網狀鋼結構下的主體場館,就好像一隻正待蝶變的蠶繭,被眾多媒體解讀為從這裡"破繭而出,衝向世界"。

  "春繭"呈橢圓形,東側大膽地"切"出了一個通透的"落地窗",被稱為"海之門",坐在體育場裏,往東,可以看見蔚藍色的大海,大海的對岸,是一海之隔的"東方明珠"香港。

  30年前,深圳破繭而出,率先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鄧小平對深圳寄予厚望,深圳也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激情歲月。

  "大運會的點火,就是新30年改革的承載者在點燃改革激情之火。"深圳市改革辦副主任胡恒芳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説。他認為這樣的儀式將宣示改革使命之棒在向年輕人傳遞。

  8月12日,"春繭"將上演一場沒有明星大腕,沒有煙花,也沒有人海戰術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賽事的主題口號是:"從這裡開始。"

  "從這裡開始,深圳再出發新的契機,我們城市領導者和建設者也是這樣理解的。"彭立勳告訴本刊記者。這位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副會長、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原院長補充道,大運會既是對深圳改革成就的巡禮檢閱,也是對改革再出發的考驗和檢驗。

  "那時的人都是為改革而生的!"

  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近一年來,大運會試運作現場狀況不斷,甚至當場罷免幾位處級幹部。"對深圳幹部是一個檢閱"。

  "一個年輕城市辦這麼大的賽事有點準備不足。"該人士告訴本刊記者,舉辦世界級賽事肯定是一個城市成熟的表現,現代化管理理念是辦好賽事的前提。

  今年以來爆出的安保擾民事件被業界評為"缺乏智慧的行政管理"的行為。

  2011年4月27日,深圳市住房建設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佈了《關於切實做好建築行業農民工工資結算支付工作共同維護大運會期間社會和諧穩定的通知》一文,第六條規定:在嚴肅處理期(2011年5月1日至9月30日)內,嚴禁農民工通過群體性陳情等非正常方式或手段討要工資,凡是組織、參與集體陳情事件的,一律按相關規定嚴肅處理,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追究其刑事責任。

  文件公佈後,引起社會強烈批評,5月9日住建局作出回應,承認此前公佈的文件"文字表述確有錯誤",宣佈立即撤回該文件,修改完善後重新發佈。至今未見下文。

  "執政行為的法治弱化還不止於此。"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蘇東斌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説拆除三分之一的公共電話亭、驅趕八萬"治安高危人群"等舉措還可以理解為"非常態措施",那麼八成新的馬路道牙翻新的動作似乎"穿衣戴帽"過了。

  深圳市民陳先生告訴本刊記者,曾經的福田保稅區的桂花道是4月剛重新鋪的路,6月又重新更換馬路道牙,造成交通不便;在鹽田區的海景二路,市民趙先生表示,這條投入使用也就兩三年的馬路被"翻新"了。

  "好好的路推翻了重來,看了可惜。"深圳市委黨校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袁曉江向本刊指出,大運會對城市建設要求有緊迫感,短期內加快城市建設可以理解,但是毫無標準地無序投入擴建城市令人難以理解。

  2010年6月,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副處長杜煒平和高級工程師高輝在大運村項目組協調會議上,當眾辱罵項目經理黃先生,還用礦泉水瓶和煙灰缸打砸致對方流血受傷。事後杜煒平承認確有動手,表示趕工期壓力很大,情緒失控才作出了如此舉動。

  蘇東斌對此充滿擔憂,相關事件暴露出某些執政者社會管理的薄弱環節。"官僚化來源於執政者的法治弱化,不考慮成本和代價。"他同時質疑大運會前期投入的公開透明化:"政府行為要法治化,城建的前期預算應該徵求民眾意見,並且公之於眾。

  針對這些問題,蘇東斌表示,"經過大運會,希望能夠成熟起來。"

  香港一位常住深圳的市民告訴本刊記者,全球化賽事對深圳是個開始,這個年輕的城市需要經歷成長轉型之痛。

  "現在缺少改革的激情,深圳特區如果模式都模倣內地就沒希望了。"曾經為深圳幾代領導人謀劃改革的彭立勳説。他的辦公室位於深圳市福田區蓮花山下,對面可以看到蓮花山頂的鄧小平像。

  回憶起1988年初創辦社科院的情景,已過七旬的彭立勳語氣激昂起來:"那時的人都是為改革而生的!"

  1988年,彭立勳結束了在英國康橋大學的學術訪問回國。是留在工作了28年的母校華中師範大學,還是到深圳去?經過反覆考慮,彭立勳毅然選擇了深圳。當時深圳的市領導交給他一個任務:"辦一個不一樣的社科院,要和內地不一樣,要參考國外的辦法。"

  此時,正是深圳調整改革的轉型陣痛期——國內正處在改革開放後的"多事之秋",有人主張繼續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反對搞市場經濟,回到"一大二公"的老路上。就在這時,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來到了深圳。

  1992年1月22日下午3時,鄧小平在深圳迎賓館接見當地負責人時説,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些,要敢於試驗,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農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是如此。

  "深圳的改革就是這樣,在一次次轉型中再出發。"彭立勳説。1992年7月,深圳市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彭立勳被任命為中心主任。他率先打破內地社科院動輒上百號人的模式,大膽提出"築巢引鳳"的想法,編制不超過40人,大量調研項目借助國內外智囊資源——"雞不在深圳,蛋下在這裡行不行?"在1992年的中國社科院體系裏,彭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彭立勳意識到,深圳改革開放的每一步成功實踐都來自對陳舊理論的突破,當時的特區建設理論嚴重滯後的局面必須得到改變。他將研究視野投向經濟特區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研究——1993年6月他的論文《鄧小平經濟特區建設思想在深圳的實踐》以新穎的立論産生了廣泛影響。

  "那時候就是殺出一條血路來,披荊斬棘地闖",彭立勳説,"現在非常缺少改革的激情和思路。從情感上和路徑設計上都缺少,改革的意識淡薄了。"

  2002年發表《深圳,你被誰拋棄?》一文引起特區大思考爭論的作者,現《香港亞洲週刊》編輯咼中校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説,今天深圳改革的"成年轉型"和上世紀80年代有很大差別。當時的改革者都扛著中央的尚方寶劍——那時候深圳的主要領導都是中央直接派下,受命直奔改革的使命而去,但在90年代中期以後卻都是從廣東省下來。這種微妙的變化讓深圳人感到有所失落,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90年代以來深圳在中國改革的戰略地位相對下降。這種地位下降,反過來進一步強化了主政者的風險考量。

  2011年8月1日,深圳大學體育館,鮮花少女隊的志願者汪瑩在綵排間隙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説:"以前我很害怕改變。"包括隊列練習等的訓練改變曾經讓她無從適從,"和而不同"——她這樣形容大運綵排對她的影響,並表示改變是一種進步,要堅持自己的特色,也要融合。

  像她一樣的數名女生接受採訪時均表示,對於大運會的感覺是——"政府提出的"速度和節儉辦大運的理念挺好。

  "大運會的主角是大學生,應該聽聽他們的想法。"深圳市政協委員郭晉龍向本刊記者指出。改革的火炬在大學生運動會傳遞,他們準備好了嗎?

  "讓會改革者上,不思改革者讓,阻礙改革者下"

  "再造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2010年8月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慶祝大會上表述:站在30年這個時間節點和新一輪發展的起點上,深圳也確實有"成長的煩惱"、"轉型的陣痛"。經過30年發展,大部分人圓夢之後如何再造創業的激情?這需要在新的30年裏,繼續營造當年那種想幹、敢幹、快幹的創業氛圍,繼續營造孔雀東南飛的人才環境。

  在此之前的一個月,2010年7月1日,深圳一步跨入"大特區"時代,關內外概念成為歷史——國務院批復同意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展到深圳全區,特區面積增長近5倍。

  2010年9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深圳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慶祝大會指出,中央將一如既往支援經濟特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發揮作用。

  "先行先試"——在 2009年國務院批准實施的《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中有這樣的注腳:一是對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先行先試;二是對符合國際慣例和通行的規則,符合中國未來發展方向,需要試點探索的制度先行先試;三是對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對全國具有重大示範帶動作用的體制創新先行先試;四是對國家加強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的重要事項先行先試。

  在採訪中,本刊記者不止一次聽到深圳人這樣形容自己的城市現在改革中的位置:"以前是敢闖敢試、現在是先行先試;過去是殺出一條血路,現在是走出一條新路。"

  "新一輪改革的衝鋒號剛吹響,中央的要求和我們的理解就是繼續改革。"胡恒芳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這樣詮釋深圳新的改革起點。

  就在三個月前,改革的信號在深圳頻頻出現——

  2011年5月6日,深圳市召開全市改革會議。接近會議人士對本刊記者説,深圳市已經"好多年沒開改革會議了"。胡恒芳將此解讀為"這是新30年改革的宣言"。

  "讓會改革者上,不思改革者讓,阻礙改革者下。"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在會上強調。會議決定任命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思平管理改革工作。張思平表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意圖把深圳改革引向深入。"由常委抓改革工作是破了例了。"在改革辦工作多年的胡恒芳表示。

  這次會議首度推出32個改革項目,項目數量居近十年之最。"新的改革時代到來了。"胡恒芳説。他向本刊記者首次透露其中8個重大改革項目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教育體制改革、分配製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做到輕審批、重監管。"他這樣陳述8項改革的核心。

  即將召開的大運會,也傳遞著深圳改革的信號。"深圳過去30年和新的30年,如何承前啟後,靠誰承前啟後?就是大學生。"胡恒芳説,這次大運會一定是創造歷史的,通過年輕人將創新的形式和內容傳遞給世界,傳遞的是新深圳的開始。

  "大運可以促進社會管理的改革。"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陶一桃對本刊記者説,社會規制在要求市民行為文明,無障礙通道的設立、碼頭標示的國際化都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必將更加注重社會內部管理建設,更加自我完善,必然涉及到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要適應。

  蘇東斌則表示,領導人先行先試在於政府執行者和企業的創新,"實際還是給你權力看你敢不敢,想不想。"他進一步闡釋,深圳未來,往哪改革的方向沒有疑問,就是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 。主要是如何選擇具體的道路,大運會是對社會管理的檢閱和規範。

  "深圳改革沒有停步,是在深化"

  與民間思考和呼籲相適應,深圳政府的各種努力顯得用意頗深,大運會已經開始呈現諸多"不一樣的精彩"。

  網路虛擬傳遞取代實體火炬傳遞——花費從7000多萬元大幅降低到不到2000萬元;

  向市民公開徵集1100萬個塑膠瓶,用於搭建大運會開幕式舞臺,此舉將為開幕式節省一筆可觀的費用。除舞臺材料外,大運會開幕式的服裝、道具以及表演內容都將融入低碳環保元素。

  把綠色出行主動許可權交給市民,讓市民自願參與共建綠色、共建城市,共同保障賽事交通中來,"自願停駛"行動啟動以來,深圳市全市26萬輛私車申請停駛,公務員佔到80%,政府的自信和公民的素質不謀而合。

  在四年多的籌備時間裏,深圳市共新建了21所場館,其餘場館均為利用原有設施:大部分都設在社區、學校以及體育訓練基地,賽後可以馬上變身群眾體育場所。

  地下,全長178公里的5條地鐵線路開通,為城市全面提速;地上,300多公里的綠道蜿蜒,健身休閒,老少皆宜。

  開幕式不放煙花、不請大腕,不搞人海戰術;閉幕式設在主題公園"世界之窗",首次將大型賽事和一個城市的主題公園擺在一起。

  "創新是深圳發展的魂和根,在大運會舉辦上也不例外。"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組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深圳市市長許勤説。

  簡約、綠色、低碳與動感的青春活力融入籌辦大運會的點滴之中,高科技的"科技之儉"在大運會的設施中處處可見——

  "北有鳥巢,南有春繭"——設計超前、品質過硬的 "春繭"在環保方面也不遜色。憑海臨風,"春繭"在設計上最大限度引入穿堂風,而其擁有的"冰蓄冷"技術——晚上制冰,白天製冷,錯開用電高峰期,削峰平谷,可節約用電280萬千瓦時——更讓其節能手段豐富立體起來。

  在宛如三顆巨大的水晶石一樣的大運中心室外,如果你不小心把水倒在地上——仿佛伏地魔的魔法般,一整瓶水轉瞬間便從看似毫無縫隙的地面消失了!原來路面鋪設透水混凝土,"喝下去"的水並沒有消失,通過地下密布的暗溝,滲透水匯整合流,補充人工湖景觀用水,而湖水又被用來進行綠化澆灌和場地道路沖洗迴圈利用。這種透水地面的溫度會降低5~10℃!僅僅一個大運中心,採用節能新技術就達到16項。

  大運村則更像一個濃縮版的智慧"地球村":運動員走近自己的房間,空調自動開啟,外出時暴雨來襲,輕觸手機即可關窗;拿起相機按下快門,現場的精彩瞬間,隨即出現在房間的電腦螢幕上等您來編輯……首次在國際大型賽事上規模應用的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技術以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科技為基礎,呈現一座智慧的大運村。

  2010年,深圳的"專利"在全國內地城市中又是排名第一,近萬件發明專利授權讓這個流淌著改革血液的年輕城市在創新的骨骼上成長。

  "深圳改革沒有停步,是在深化。"胡恒芳説,大運會是新深圳的開始。

  2011深圳大運會的會徽是"歡樂的U",它在深圳街頭飄揚,由大大小小的彩色圓點組成,設計者沒有賦予它固定含義。你可以有多種想像,這完全是一個開放的標誌。

  你可以認為它是大學(University)、你(You)、聯合(Union、United)、世界宇宙(Universe)等等的縮寫;也可以猜測是深圳的大鵬灣,更可以理解是來自五大洲不同膚色的大學生的笑臉。

  它無限向上,但絕不交合,暗示了開放和包容。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